当前位置: 县情 / 宜君名人

赵太云:给哭泉村淘出“金点子”

来源:宜君县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1-01-14 09:06 作者:彭冰 胡静 阅读人次: 保存 打印

  成立玉米酒坊、办玉米加工厂、引进光伏项目、发展中药材种植……在宜君县哭泉镇哭泉村,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找准出路,发展产业,2018年脱贫摘帽,2020年贫困户全部脱贫,全村340户1200人2019年人均纯收入10080元。

  一说到这些,村里人总会提到一个人——赵太云。“赵书记默默无闻很多年,一直把村里人装在心里,把村里的事放在前头。”“赵书记是我们的老村主任了,就像我们的老大哥,给我们贫困户想了不少办法,办了不少事……”

  赵太云是哭泉村党总支副书记,宜君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哭泉镇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哭泉人,他说:“自己唯一的念头就是让村里人日子过得更好。”然而,群众收入单一、产业匮乏、土地产出收益较少等现实问题就摆在眼前。“一方面,要脱贫先得有产业,而且要有特色产业;另一方面,延长产业链不仅可以实现贫困群众按期脱贫,还能保证可持续增收。”赵太云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一直在思考。

  有想法就要有行动。为此,赵太云充分发挥党总支副书记和人大代表作用,入户走访,凝聚集体智慧,淘出了几个“金点子”。

  成立玉米酒坊——2017年,赵太云向镇人大主席团提出了,鼓励发展玉米酒坊,进行玉米深加工,延长玉米产业链的代表建议。通过镇上的积极落实,本村返乡创业青年曹何娜创办了以旱作梯田优质玉米为主要原料的“曹氏老烧”酒坊,产品供不应求。目前,该酒坊有4名贫困群众务工,酒坊每售出1瓶酒同时向村上捐赠1元扶贫基金。2018年,酒坊捐献助学金2000元;2019年,酒坊捐赠2800元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成立玉米加工厂——2018年3月,赵太云又提出以村集体经济为主体,建立玉米加工厂的建议。同年10月该村争取到帮扶资金16万元,建成了全镇第一个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玉米加工厂。2019年,该厂收购本村玉米50吨,加工出的玉米糁、玉米面远销江苏等地,仅此一项就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益14万元,全村贫困户享受分红。

  引进光伏项目——2017年年初,赵太云在县上开会听说有一批光伏电站项目要实施,会后便第一时间向村两委建议,力争项目落地本村,增加村集体收益。随后,经过积极对接、争取,顺利完成征地协调等工作,光伏电站项目最终落成。2019年,该村首次收益9万元;2020年,该村收益60万元。这些收益的80%用于支付贫困人口公益岗位工资及参与村级公益事业的劳动报酬,以此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发展中药材种植——2020年年初,赵太云向村上提出“抓住中药材产业发展机遇”。经过咨询相关专家,以及土壤测定和药材适生认证,该村争取到中药材种植资金50万元,流转本村土地410亩,种植黄芪,每年流转费500元/亩,村民还可以就近务工。

  赵太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除了积极为村里脱贫攻坚建言献策,还时刻关心着群众的揪心事和烦心事。2018年,他建议镇政府在交警队对面修一条便道,以此方便小学生通行,随后很快便得到了答复,并实施完成;2019年,他建议镇政府为哭泉组棚改回迁户修建800平方米的玉米晾晒场,同年9月获得实施;2019年,他在县人代会上提到哭泉镇政府周边几个村,尤其是国道沿线村饮水管道经常出故障,需要提升改造,得到县政府采纳,回复列入“十四五”规划,将于2021年实施。

网络编辑:裴梦潇 信息审核:裴梦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