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情 / 宜君名人

两批陶瓷杯 一生乡土情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8-18 10:28 作者: 阅读人次: 保存 打印

“舍不得你走啊,为村民办了这么多实事、好事,我们打心眼里感谢你。”80多岁的哭泉镇哭泉村村民郑德林用长满老茧的双手紧紧抓住驻村第一书记靳康鹏的胳膊。那一刻,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眼泪夺眶而出。

“郑大爷,我也舍不得您和村民……”靳康鹏顿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前不久,打听到第一书记任职期满将返回原单位工作的哭泉村村民在村委会准备为靳康鹏举办一场欢送会,以此来感谢他在任期7年间为村里做的贡献,但都被靳康鹏婉言谢绝了。“修村路、建新居、办酒坊、搞磨坊……7年时间,靳书记为村里的老老少少做了不少事情,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都舍不得他离开……”村民周志德说。

把自己变为“村民”

时间回到2014年3月,靳康鹏从铜川市卫健委派驻到哭泉村任第一书记。上任之初,靳康鹏一到村里,就感觉到村居环境脏乱,两委班子没有活力,村上几乎没有像样的基础设施。“村子用‘死气沉沉’形容也毫不为过,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改变这种状况。”靳康鹏说。

为了解村情、民情,他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在介绍自己的情况时,村民们交头接耳:“这孩子哪来的?”“这个第一书记是干啥的?”更有村民直言不讳:“不管你是什么书记,我们要看你能为村里干什么,看你是不是‘镀金’来的?”有点儿尴尬的“下马威”,让在机关工作多年的靳康鹏意识到,基层群众工作并不好开展,职位虽然变了,但要真正做到合格履职,就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真正沉下身子,设身处地了解群众需求,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事情。

入户走访、定点座谈、日常走街、定时约谈……马不停蹄的靳康鹏不但熟悉了全村包括交通路网、山川河流、林塘田土、文化活动场所以及商铺市场等地理环境,也了解了村建制历程、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和宗族人情关系等,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此,他把自己变为了“村民”。

第一次送陶瓷杯:一“杯”子的誓言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以前村委组织党员、群众开会时,老要在村委会对面住户屋里提开水、借茶壶茶杯。靳康鹏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自己拿出480元购买了烧水壶和20个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杯子放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会议桌上,作为党员开会的专用杯,村主任也主动买了塑料桶、热水瓶……慢慢地,每位党员和村干部都暗暗改变着自己的言行。

村两委和党员的思想统一了,结合哭泉村的实际情况,靳康鹏带领村委班子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确立工作策略。全村党员干部的归属感、荣誉感、使命感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特别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劲头更足啦。全村党员挂牌亮明身份,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帮助村里的困难老人,为老人治病就医、修缮房屋。党支部还创建了“红色责任区”,每一户村民有什么诉求都能找到对应的党员反映,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2021年除夕,这个本该阖家团圆的日子,靳康鹏一家的身影又出现在哭泉村的贫困户家中,这是哭泉村“第一书记”靳康鹏连续6年在哭泉村陪贫困群众过新年了。

自2016年春节起,让靳康鹏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哭泉村单身贫困户,每到除夕那天,靳康鹏一家人就会准时来到哭泉村,他与妻子手提新年礼物,女儿拿着对联与福字,高高兴兴跟随父母看望单身贫困户,这也成为哭泉梁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火红的对联,整洁的房间,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在贫困户闫长山家里,闫长山高兴地说:“今年玉米价格好,卖了一万四千多块钱,帮扶干部还给我买了个助听器,年前我又买了新电磁炉、蒸锅,还蒸了包子和花卷,煮了牛肉和大肉,肯定能过个好年。”

看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听着一句句真挚的祝福,靳康鹏的心底不由涌上一股暖流。“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就是要多关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只有把群众的事办好了,把村上的产业培育好了,才配得上‘第一书记’这个称呼。”

第二次送陶瓷杯:一“杯”子的祝福

一个白色的陶瓷杯递到眼前,热气从杯口飘出,扑进哭泉村总支部副书记赵太云通红的眼睛里。赵太云抬头看去,靳康鹏也正看着他,眼里满是温柔:“太云哥,别这样,没多大事儿,我会经常回来看望大家的。”算上七年前靳康鹏送给大家的陶瓷杯,现在赵太云已经有两个第一书记送的陶瓷杯了。这次,靳康鹏送给大家的陶瓷杯是发给村组干部、党员的,在家里用。不同的是这次送大家的陶瓷杯上的留言不同,上面写着“撸起袖子加油干”和“乡亲们幸福安康,哭泉村扬帆远航”等字样。全村的老党员和村组干部每人一个。

村委支部书记曹明红送靳康鹏离开的那天,两个人在梯田边,老曹望着他笑了笑:“小伙子变苍老了,黑了,也壮实了。”七年来,靳康鹏把真心和真情全部留在了哭泉村,尽心尽力为哭泉村服务,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村里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增收致富的路子广了,村容村貌变了,今天的送别是这般不舍。

“七年很辛苦,但很值得。”靳康鹏说,“最好的纪念还是留在心里,不论走到哪里我都是‘哭泉村人’。哭泉村是我一生牵挂的地方,是我时常祝福的地方,更是我永不说再见的地方。”

网络编辑:田甜 信息审核:田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