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情 / 宜君名人

中共红宜县委旧址的坚守者

来源:西村综合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2-11-21 16:15 作者: 阅读人次: 保存 打印

杨铁虎,现年73岁,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共红宜县委旧址管理员、讲解员,更是一名中共红宜县委旧址的守望者。对于他来说,在旧址的每一天,都是他对“坚守者”一词的深刻诠释。

一份红色传承

1936年,中共红宜县委员会在铜川市宜君县五里镇石堡村成立,英勇无畏的宜君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杨植等革命先辈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2017年,杨铁虎受群众推荐,怀揣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之情,在古稀之年,走上中共红宜县委旧址管理员岗位,进行义务讲解。平均每年义务接待300余个团体,8500余人次。看到党员同志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在革命先烈画像前肃穆致敬,杨铁虎总是站在远处默默守望。

杨铁虎总说:“我们这里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这里是清朝顺治年间湖广巡抚杨素蕴和辛亥革命发起人、陕西同盟会会长杨铭源的故乡,更是中共红宜县委的诞生地。我既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人,更是党恩的受惠者。守好这里,我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传递党的思想,让红色精神代代传承,让代代年轻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我们这里的人对我们的历史充满自信。”

来过中共红宜县委旧址,听过杨铁虎讲解的人都会被丰富的内容和接地气的语言所折服,他们浑然不信这个面前站着的已是73岁的老人。讲解中,他对每一个人物、故事都了然于胸,叙述情节声情并茂又语重心长,带给到访者深刻的精神洗礼和厚重的历史记忆。从旧址挖掘初期到如今,杨铁虎已经讲解了近千场,接待了几万人。让每场讲解都能获得大家的肯定和认可,让到访者走时皆有所获,是他一直不变的坚持。

一份责任担当

“我是一名老党员,组织需要我,群众需要我,我就坚持一直讲下去。”杨铁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旧址虽然在村里,但离自己家远,为了节约中午来回吃饭时间,杨铁虎就坚持跑步前进。寒来暑往,轮回了几载时光,岁月蹉跎了老人的脸庞,身影消瘦却依然阻止不了他坚持讲解的步伐。

2021年秋,阴雨连连,造成中共红宜县委旧址设施塌方损毁严重,窑洞渗水、地基沉陷、面墙塌方,广场、停车场等损毁,让杨铁虎的心揪了起来。看着平日热闹的地方,变得无人问津,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他知道,维修旧址需要一大笔钱,而西村综合服务中心经费紧张,一时无法让旧址恢复如初。

正在这时,苏陕协作丰宜工作组伸出了援助之手。经过工作组多方协调,提出中共红宜县委旧址改造提升项目,前期协调400万元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旧址维修加固及室内外布展,之后又争取苏陕资金5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解了旧址维修的燃眉之急。正是由于丰宜协作组的鼎力相助,让旧址重新对外开放,再次变得热闹非凡。今年6、7月份,来旧址参观学习单位达到300余家,人数达到1.3万余人,日最高接待23家单位,接待1100余人。

杨铁虎说:“多亏了丰宜协作组的大力支持,对接项目落地实施,让旧址得以改造提升,提升了旧址的历史内涵,我心怀感恩,更坚定了我宣扬红色精神的责任感和决心。今年‘七一’主题党日活动期间,团体参观平均每天都有10个左右,接待几百人,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参观者在党旗下宣誓,在革命先烈画像前的肃穆致敬,再苦再累也值得。”

一份坚守信念

在这里,杨铁虎一直是忠诚的守门人、坚守者。休息的时候他总会在旧址和史料馆里看一看,细心擦拭英雄前辈的画像和玻璃展示柜,整理好学习用的马扎。古稀的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事情耽误过讲解,“只要有需要就坚持讲下去”的话一直在践行。在杨铁虎的休息室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挂在桌旁,这份荣誉是对一位老党员践行共产党员初心与使命的肯定。一份传承,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份担当,让中共红宜县委的革命精神光芒依旧,这不仅是一个地方的精神财富,更是民族抗争史里的一部分,希望更多的参观者前来参观学习,真切体悟党一路走来的不易,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让老人的这份坚守一直延续。

网络编辑:陈丹 信息审核:和红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