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情 / 宜君名人

冯新明:指尖上耕耘 逆境中绽放

来源:宜君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4-05-09 15:25 作者:熊建辉 阅读人次: 保存 打印

“我想过中五百万彩票,但从没敢想过能出一本书。”2024年4月3日,在《家在宜君》新书发布会上,宜君本土残疾农民作家冯新明激动地发表着自己完成处女之作的感慨,从着手写作到得到读者认可再到出书,指尖耕耘,终有收获。

近日,笔者来到素有“苹果之乡”美誉的宜君县尧生镇,拜访曾有过一面之缘的冯新明。第一次见时,他还能挥毫泼墨,为同乡赠大字一副。这一次,不到三年时间,他已手脚乏力,蜷缩在轮椅上。先天性肌肉萎缩病症剥夺了他甘做农民劳动的权利,生活的艰难终没有击垮他在文字上出彩的梦想。

妻子杨亚云对笔者说,从2016年前后开始,丈夫病情逐渐严重,肌肉不断萎缩导致身体无力,举手抬足也是一种挑战,虽然意识清醒但生活上基本不能自理。在妻子的悉心帮助下,他阅读大量书籍,在文字中找到了精神归宿,也重新燃起了文学梦想,找到了实现自我的路径。

从2017年开始从事文字创作,至今累计创作散文、短篇小说、诗歌等50余万字,创建个人文学公众号“圪梁梁上”,获得了许多忠实读者。

“一个农民能出书,确实不敢想象,更何况是残疾人。作为同村人,我是真的为新明感到光荣和自豪。”正在果园劳作的村民王存仓告诉记者。

他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写作之余,他会操作着代步轮椅走村串巷,和朋友攀谈,在无人的崖畔上吼几声秦腔,还会用手指在琴键上敲出略显迟缓的旋律。

他热衷于观察,文笔细腻,作品内容大多是他周围的人和事,在他的文字中,朋友的秃头被戏称为“撂荒的土地”,可以洋洋洒洒几千字怀念撤并的母校,更是在日复一日的岁月记录里,让读者在真情实感里,实现强烈的情感共鸣。

“我把写作当作一种爱好,一种劳动,在劳动中我能够感受到酣畅淋漓,感受到认可和尊重,能够深入体会又及时的反映出周边的生活,还能宣传我热爱的家乡,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冯新明告诉记者。

“我们很难想象作者是一位残疾人,因为从文章中丝毫感受不到一丝颓废和抱怨。我感到极大地震撼,让我震撼的不仅仅是因为《家在宜君》有着极强的可读性和思想性,更重要的是冯新明身残志坚、笔耕不辍的精神。他用情用心书写的充满时代气息、具有典型性的励志作品,非常符合当前时代的精神需求。”在《家在宜君》新书发布会上,县文联副主席刘鑫点评道。

网络编辑:牛颖 信息审核:和红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