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情 / 宜君名人

张大龙:踏遍青山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来源:宜君文明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7-14 08:53 作者: 阅读人次: 保存 打印

张大龙,陕西宜君人,网名“长龙大弓”,是一名自由职业者。陕西省摄影协会会员、陕西民俗摄影协理事、陕西省艺术摄影学会理事、铜川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宜君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宜君县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

他曾参过军,种过地,跑过运输。自从2014年以来,用镜头捕捉着家乡宜君这片黄土地的蝶变。八十年代,曾经五年多的军营生活,在部队与地方院校联合举办的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以优异的成绩结业并取得了结业证书。几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更磨练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一年四季,无论是风雪雨霜还是晴和日丽,他从未间断跋涉的脚步。多少个日日夜夜,上高山,下川道,一年三百多天,他有二百多天都穿越于宜君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境内的所有山川河流、景点村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同时也拍下了家乡的美好与感动。为了拍摄的需要,他不惜斥巨资购买摄影设备,孜孜以求,苦练摄影技能,在热爱中逐渐成长,在成长中不断提高。多年来,他拍摄了几百万张宜君四季风光、人文、各种活动等照片。

宜君物华天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他奔波于宜君的四季,跋山涉水,苦尽甘来,收获满满;战国魏长城风起云涌,福地湖泛舟,神秘的鬼谷子庙,雄伟的六郎台等等,见证了大龙与美相互守望,留住永恒;迎初升之朝阳、披落日之余晖,走过了四季的繁华;花溪谷有他忙碌的身影,战国魏长城星空下有他的坚守,苍鹭栖息地有他在帐篷里的守候,川子河流淌着他的汗水,吉士堡古村落、董家庄石板房等等都见证着他的执着……,暴风雨过后的龙山,风雪中的庙山,日出中的风电,晚霞中的福地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这就是一名摄影师的执着与情怀。他早出晚归,披星戴月,风雨兼程,这就是一名摄影师热恋故土之情愫。

十年来,宜君的所有村落、河流每年都涉足多次,四千多户贫困户都被他一一记录。每一届的梯田旅游开园式、花溪谷旅游开园式、魏长城研讨会他都不会缺席。每年的纳凉晚会、元宵节文艺演出、马拉松比赛,凡此种种,各类大型活动都有他忙碌的身影,默默地耕耘,默默地坚守,义务付出,不求回报,凭的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与眷恋。

截至目前,他个人的“长龙大弓”美篇以及“长龙大弓”公众号发布原创图文300余篇,总访问量达百十万次,分享次数达几十余万次。他利用抖音、火山、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发布有关宜君的微视频上千余条。经常为铜川市政府网站、宜君发布、铜新无邪等网站供稿,拍摄的宜君雾凇在“宜君发布”发布后,点击量突破了10万。2017年3月至年底应邀为新陕网撰写图文稿件百篇,刊登率100%,有多幅组照被《凯风网》《人民网》等国家级大型网站转载,并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来,他有百余幅摄影作品先后在国家、省、市县入展获奖。摄影作品常常在各类官方媒体、网站、报刊杂志等刊登。在成就感的驱使下,看到家乡宜君被许多外地朋友喜爱肯定,他动力十足,增加了自信,摄影成了他的至爱。在喜悦与陶醉中,他走过了多少人生四季,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百倍努力。“拍好家门口、热恋故土、宣传家乡”,是他的座右铭。爱上,就意味着付出;恋上,就要更多担当,他说:“我见证了家乡宜君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征程,我自豪,我骄傲”

作为最基层摄协的带头人,大龙经常带领会员深入宜君美丽乡村,走进校园等进行采风,坚决贯彻落实省文联精神,坚持带领会员进行“文艺六进”活动,会员的创作积极性和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会员由2015年的十人发展到现在的四十多人。他说:“我爱摄影,更爱我们摄影协会这个大家庭”在他的带领下,2023年,宜君县摄影家协会被陕西省摄影家协会评为基层摄协先进协会。

“今后。在摄影的道路上,我将无怨无悔继续拼搏奋斗,用图片讲好宜君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宜君、走进宜君、爱上宜君。”大龙动情地说。

网络编辑:牛颖 信息审核:和红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