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多措并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来源:宜君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2-12-13 10:36
作者:辛蕊
阅读人次:人
分享
保存
打印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清零消薄”的重大决策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围绕县委“134”发展思路,把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健全机制,确保规范运营。强化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健全“一肩挑”后村级组织班子成员权责清晰、分工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出台了《宜君县壮大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清零消薄”行动实施方案》,重点从发展思路、产业项目、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帮助,推进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因地制宜,探索经营途径。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以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精准谋划发展项目,在合理利用飞地经济模式、脱困村光伏收益分红模式、企业引领模式、能人带动模式、产权租赁模式、自主经营模式等6种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路径,涌现出淌泥河村盘活闲置资源,偏桥村与王沟湾村、西村、东村、赵塬村联村抱团发展,十里铺村与龙头企业合作等多种新发展模式,及时总结形成典型案例,通过不断宣传学习,营造出全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良好氛围。
全面扶持,助推稳步提升。统筹用好各项涉农财政支持政策,不断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今年为19个村集体经济注入扶持资金1428.84万元。鼓励金融机构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银行业机构评级授信范围,用活用好货币政策,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由宜君县君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向云梦乡山长河村经济联合社提供的50万元产业发展贷款,开创了全市首笔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投放的产业发展类金融贷款的先例,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同时对征集的2023年拟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项目实地踏勘,科学合理谋划集体产业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监管,确保稳步发展。坚持人才培养,对全县各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财政所专岗财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培训人次共达290人次,通过培训,提高村集体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推进全国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应用,切实管好村集体的“钱袋子”。目前,50%以上的村已接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上的财务核算模块。出台村集体经济发展激励政策,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村集体班子考核的内容,每年列支30万元,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了乡村人才活力。
2022年,我县实现了“空壳村”全部清零,薄弱村控制在15%以下,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832.41万元,平均收入24.21万元,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获得了收益分红。下一步,将继续凝聚改革创新合力,推动发展新思路新举措落地,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弹好村集体经济“主旋律”,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网络编辑:张国玲
信息审核:姜曦葵
标题:宜君县多措并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正文: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清零消薄”的重大决策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围绕县委“134”发展思路,把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健全机制,确保规范运营。强化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健全“一肩挑”后村级组织班子成员权责清晰、分工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出台了《宜君县壮大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清零消薄”行动实施方案》,重点从发展思路、产业项目、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帮助,推进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因地制宜,探索经营途径。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以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精准谋划发展项目,在合理利用飞地经济模式、脱困村光伏收益分红模式、企业引领模式、能人带动模式、产权租赁模式、自主经营模式等6种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路径,涌现出淌泥河村盘活闲置资源,偏桥村与王沟湾村、西村、东村、赵塬村联村抱团发展,十里铺村与龙头企业合作等多种新发展模式,及时总结形成典型案例,通过不断宣传学习,营造出全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良好氛围。
全面扶持,助推稳步提升。统筹用好各项涉农财政支持政策,不断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今年为19个村集体经济注入扶持资金1428.84万元。鼓励金融机构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银行业机构评级授信范围,用活用好货币政策,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由宜君县君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向云梦乡山长河村经济联合社提供的50万元产业发展贷款,开创了全市首笔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投放的产业发展类金融贷款的先例,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同时对征集的2023年拟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项目实地踏勘,科学合理谋划集体产业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监管,确保稳步发展。坚持人才培养,对全县各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财政所专岗财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培训人次共达290人次,通过培训,提高村集体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推进全国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应用,切实管好村集体的“钱袋子”。目前,50%以上的村已接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上的财务核算模块。出台村集体经济发展激励政策,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村集体班子考核的内容,每年列支30万元,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了乡村人才活力。
2022年,我县实现了“空壳村”全部清零,薄弱村控制在15%以下,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832.41万元,平均收入24.21万元,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获得了收益分红。下一步,将继续凝聚改革创新合力,推动发展新思路新举措落地,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弹好村集体经济“主旋律”,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