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宜君资讯

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稳粮食 增果药 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来源:转载《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6-22 11:00 作者:姜兴民 张红 阅读人次: 保存 打印

今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决战在今朝。我市深刻领会、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六稳”“六保”为抓手,面对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稳扎稳打,攻坚克难,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为铜川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正在奋斗。

多年来,我市按照“稳粮食、增果药”的工作思路,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稳粮食 让老百姓牢牢端稳饭碗

隆隆的收割机一路由南向北,丰收的喜悦洒满铜川大地。

截至目前,全市32.8万亩小麦已收获25.25万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经历了疫情的考验,面对暖冬、病虫害等不利因素,特殊而难忘的庚子之年,我市再交丰收的答卷,让老百姓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仓廪实,天下安。今年春耕春播期间,我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生产,市农业农村局出台相关细化文件,组织观摩演练,严防病虫危害,指导各地做好春耕、春播及冬小麦不同时期的田间管理。积极为农资企业办理通行证,保障种子、化肥等农资顺利送到农户手中。面对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发生趋势,各区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出动无人机,组织专业化队伍全面开展统防统治。针对夏收提前,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提前做好“三夏”物资、农业机械准备工作。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使“三夏”工作更加高效便捷,秸秆粉碎,捡拾打捆,使“三夏”绿色又环保,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小麦是机播机收,喷药由政府买单,靠的都是无人机,这农活越来越好干了,粮食产量越来越高,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科技持续发力,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能稳步提升,种田正逐渐走出“靠天吃饭”,让农民对丰收越来越有信心。

2019年,全市耕地保有量146.85万亩,基本农田面积100.32万亩,守住了耕地“红线”;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7.2%,完成省、市级农产品农残抽检各616批次,合格率达99.8%……这背后,是我市多年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筑牢粮食生产基础,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优果业 打造绿色果品生产基地

盛夏的果园里,一棵棵苹果树上硕果累累,果农穿梭在果树间拉枝、追肥,为秋日的丰收辛勤地劳作着。

作为我国优质苹果、大樱桃、鲜桃等特色水果的优生区,近年来,我市强化技术支撑,引进龙头企业,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优化品种结构,推广“双矮苹果”宽行密植集约高效果园;在果园生产管理中,积极引导果农推行果园标准化生产管理,有效地确保了“舌尖上的美味”和“舌尖上的安全”。

铜川苹果先后荣获“全国第一放心果盘子产品”“全国最佳畅销产品”、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和北京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累计获得中国·陕西国际苹果博览会优质苹果19金48银大奖。2013年,“铜川苹果”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2017年,荣获“陕西省苹果优秀区域公用品牌”称号;2018年,在第四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铜川苹果”以品牌价值24.45亿元荣登“2018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2019年,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水果总面积发展到58.9万亩,产量58.5万吨,其中苹果56.2万亩,产量55.8万吨。水果产值突破20亿元,占农业产值的5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29元,较上年增长10.1%。果业的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果农生活水平,有效改善了果区生态环境,为全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全市有30万亩果园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基地认证,耀州、印台、宜君是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区县,印台跨入全国现代苹果产业强县行列,耀州进入全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新区樱桃、王益鲜桃成为全省一村一品的新亮点,铜川已成为陕西重要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

兴药材 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近日,宜君县哭泉镇南塔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成片的景天三七长势良好。在龙头企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带动下,村民在基地务工挣工资,既享受年终分红又有土地流转费,日子在忙碌中越过越甜蜜。

像南塔村一样,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市场运营模式,在全市已有10多个乡镇30多个村通过流转土地或示范带动等形式种植药材2万多亩,使贫困户既获得地租收入,又获得打工收入,贫困户每年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全市全年出产药材1.52万吨,产值1.29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1.07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脱贫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把发展中医药产业作为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打响药王品牌,加快中药材种植、研发、检测、流通四大基地建设,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升铜川中药材产业综合竞争力。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新种植中药材4.1万亩,采挖2.4万亩,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1.5万亩、2.1万亩,主要采挖品种为丹参、黄芩、板蓝根、柴胡等,销售价格较去年都有大幅增长。中药材产业发展呈现稳定快速发展、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全市目前共形成3个产业示范园(小丘、孙塬、周陵)、7个重点区域(耀州西北山区、小丘照金沿线、孙塬现代农业园区、王益东部塬区、印台东部塬区、宜君县东部棋盘镇区域、北部西村镇区域)、10个规模化示范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主体由原来的一家一户零散种植逐渐向有技术、有资金的企业、大户规模化种植转变,规模化种植面积超过70%。建立中药材专业乡镇10个,专业村15个,发展中药材种植企业、大户87个;建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5个,全市从事中药材种植、收购及加工人员达1.2万人。

我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10余次举办全市中药材产业提升培训班、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暨研讨交流会等,针对不同主体开展多层次、内容丰富的培训交流活动,培训药农5000多人次。同时多次出台中医药奖补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全市中药材发展积极性,加快了中医药产业发展步伐。

初夏时节,麦地里金黄的麦子颗粒饱满,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中药材基地绿油油的药苗正茁壮成长,在铜川大地描绘出一幅幅绚烂多姿的丰收画卷!

网络编辑:姜红梅 信息审核:樊晓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