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经济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七)
宜君:培育数字新农人,打造人才振兴队伍
来源:宜君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2-01-28 14:27
作者:
阅读人次:人
分享
保存
打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当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也逐渐成为宜君的一道新景。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优势,全县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络,创新思路举措,由原来的传统产业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开展高素质农民电商培训,使农民不仅会“种”,更要会“销”,实现“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为农民教育培训插上科技的翅膀。2021年全县共培训新农人392场次1.42万人次。
强化培育,让新农人“热”起来
发展农村电商,培育新农人是基础。一是精准遴选学员。按照“立足实际、针对引导、个性发展”原则,围绕农民现代农业理念、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等内容,扎实开展新农人培育。及时掌握群众培训需求,深入乡镇村组开展摸底调查,开通新农人培育网上信息注册申报系统,将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信息纳入学员信息库,结合各乡镇实际,优先选取有文化基础、有产业支撑、创业能力强、示范作用明显、对农村电商知识有强烈需求的本土人才开展培育,将培育工作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强学习效果,提升培训质量。二是精准选聘师资。在教学师资选配上,建立主要领导、专职教师、外聘专家讲师、网红大V、村播达人“五结合”的师资队伍;发挥平台资源优势,联合阿里巴巴兴农学堂制定培训规划,选派淘宝教育顶尖师资团队来宜君授课,也多次组织学员到杭州阿里总部参加专场提能增值培训;积极邀请域外教师,以及一些网红大V等来宜授课,助力县域电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升培训前沿技术水平。三是精准设计课程。以提升群众利用新媒体平台销售农产品能力为核心量身定制课程,针对参训不同层次的学员,设置了农业领域自媒体应用、短视频拍摄与剪辑、文案编写实操、直播带货技巧、案例分享、店铺的开设等课程,采取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
突出特色,让新农人“潮”起来
结合我县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电商培训,切实提升培训成效。一是培育方式有特色。注重参与式、互动式培训方法,培训采取小组管理方式,每个小组有队名、队呼、队歌,通过集中理论授课、现场实操、田间实训、模拟演练、案例分享、PK实战、线上平台自学的方式分期分班进行培训,从实践中学和练,增强了学习的效果。二是课堂组织有特色。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实操“直播带货”,把直播间搬进了会议室和田间地头,每个小组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按照各自分工,开展直播布置、视频制作、文案的撰写等,大家一起交流、分享、通晒、评比,仪式感、自信心、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学习实训有特色。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学员去户外实地现场直播,从春种秋收的全过程进行现场直播,让全国网友更直观地了解宜君农产品。四是线上培训有特色。利用“云上智农”App、“宜君农培”视频号、兴农学堂、钉钉群、微信群等平台开展线上培训,并邀请专业老师进群,答疑解惑,达到长期孵化人才的目的;联合兴农学堂开展电商人才陪跑计划,持续提供后期电商运营指导服务,助力本地电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五是训后服务有特色。组建了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后续跟踪指导服务队伍,实行1+10的帮扶指导服务模式开展入户指导服务,掌握学前、学中、学后各关键环节,采用线上全时段+线下实时考核,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帮助新农人在电商发展中不断成熟壮大,鼓励学员之间互动,抱团发展,提升培训质量效果。
注重实效,让新农人“干”起来
以培训有期限,服务无期限为宗旨,县政府设立了农村电商服务基地,为全县电商爱好者免费提供直播场地、直播设施、平台等,通过“学、帮、带”的服务模式,让更多人成为电商直播的行家。目前,已形成“养蜂新农人陈硕士”“苹果电商一姐杨小杨”“丫头传媒傻丫头”及村播李亚丽、刘小鹏、曹太峰、陈家齐、龚喜梅、杜庆强、刘翠侠等136人的优秀村播,他们每天坚持在淘宝、抖音、拼多多、快手平台上直播,宣传推介宜君的美食美景、历史文化和农特产品,让宜君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农村电商、直播带货成为新农人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新潮业态。2021年11月,宜君县荣获淘宝直播、淘宝教育和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联合会举办的2021年农人成长挑战赛最佳“县域奖”,彰显数字经济时代宜君新农人的力量。
技能落地,让新农人“富”起来
通过持续培训,定期走访和专家上门指导服务,帮助部分新农人设计直播间、对接物流企业,为热衷电商的新农人搭起了“舒适”的平台,涌现出了一批电商的行家里手。尧生镇走马梁村李亚丽,每天晚上坚持直播,从直播间在线人数的个位数变为最多观看人数1000多人,订单量不断攀升,年销售苹果1万余件,销售30余万元。她高兴地在群里与大家分享:“晚上直播3个小时,出了465单”。尧生孟皇村刘小鹏,坚持每天在田间地头或窑洞里直播,现在每天都能销售几百块钱,一年下来也有10万元的销售额,利润可观。据统计,全县共有电商企业185家,其中个体136家,2021年累计销售1.5亿元,其中销售苹果、核桃、玉米糁、杂粮、蜂蜜等5000余吨,销售额突破1亿元,带动2300余人增收。
农民变身“电商达人”,一部手机,一根自拍杆,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农具,让农产品走得更远、卖得更好,让新农人鼓了腰包,添了信心,也让一大批懂电商、会电商、爱电商的“新农人”扎根农村,为赋能特色产业按下“加速键”,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网络编辑:杨世豪
信息审核:和红侠
上标题:发展数字经济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七),
标题:宜君:培育数字新农人,打造人才振兴队伍,
正文: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当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也逐渐成为宜君的一道新景。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优势,全县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络,创新思路举措,由原来的传统产业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开展高素质农民电商培训,使农民不仅会“种”,更要会“销”,实现“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为农民教育培训插上科技的翅膀。2021年全县共培训新农人392场次1.42万人次。
强化培育,让新农人“热”起来
发展农村电商,培育新农人是基础。一是精准遴选学员。按照“立足实际、针对引导、个性发展”原则,围绕农民现代农业理念、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等内容,扎实开展新农人培育。及时掌握群众培训需求,深入乡镇村组开展摸底调查,开通新农人培育网上信息注册申报系统,将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信息纳入学员信息库,结合各乡镇实际,优先选取有文化基础、有产业支撑、创业能力强、示范作用明显、对农村电商知识有强烈需求的本土人才开展培育,将培育工作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强学习效果,提升培训质量。二是精准选聘师资。在教学师资选配上,建立主要领导、专职教师、外聘专家讲师、网红大V、村播达人“五结合”的师资队伍;发挥平台资源优势,联合阿里巴巴兴农学堂制定培训规划,选派淘宝教育顶尖师资团队来宜君授课,也多次组织学员到杭州阿里总部参加专场提能增值培训;积极邀请域外教师,以及一些网红大V等来宜授课,助力县域电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升培训前沿技术水平。三是精准设计课程。以提升群众利用新媒体平台销售农产品能力为核心量身定制课程,针对参训不同层次的学员,设置了农业领域自媒体应用、短视频拍摄与剪辑、文案编写实操、直播带货技巧、案例分享、店铺的开设等课程,采取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
突出特色,让新农人“潮”起来
结合我县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电商培训,切实提升培训成效。一是培育方式有特色。注重参与式、互动式培训方法,培训采取小组管理方式,每个小组有队名、队呼、队歌,通过集中理论授课、现场实操、田间实训、模拟演练、案例分享、PK实战、线上平台自学的方式分期分班进行培训,从实践中学和练,增强了学习的效果。二是课堂组织有特色。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实操“直播带货”,把直播间搬进了会议室和田间地头,每个小组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按照各自分工,开展直播布置、视频制作、文案的撰写等,大家一起交流、分享、通晒、评比,仪式感、自信心、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学习实训有特色。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学员去户外实地现场直播,从春种秋收的全过程进行现场直播,让全国网友更直观地了解宜君农产品。四是线上培训有特色。利用“云上智农”App、“宜君农培”视频号、兴农学堂、钉钉群、微信群等平台开展线上培训,并邀请专业老师进群,答疑解惑,达到长期孵化人才的目的;联合兴农学堂开展电商人才陪跑计划,持续提供后期电商运营指导服务,助力本地电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五是训后服务有特色。组建了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后续跟踪指导服务队伍,实行1+10的帮扶指导服务模式开展入户指导服务,掌握学前、学中、学后各关键环节,采用线上全时段+线下实时考核,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帮助新农人在电商发展中不断成熟壮大,鼓励学员之间互动,抱团发展,提升培训质量效果。
注重实效,让新农人“干”起来
以培训有期限,服务无期限为宗旨,县政府设立了农村电商服务基地,为全县电商爱好者免费提供直播场地、直播设施、平台等,通过“学、帮、带”的服务模式,让更多人成为电商直播的行家。目前,已形成“养蜂新农人陈硕士”“苹果电商一姐杨小杨”“丫头传媒傻丫头”及村播李亚丽、刘小鹏、曹太峰、陈家齐、龚喜梅、杜庆强、刘翠侠等136人的优秀村播,他们每天坚持在淘宝、抖音、拼多多、快手平台上直播,宣传推介宜君的美食美景、历史文化和农特产品,让宜君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农村电商、直播带货成为新农人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新潮业态。2021年11月,宜君县荣获淘宝直播、淘宝教育和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联合会举办的2021年农人成长挑战赛最佳“县域奖”,彰显数字经济时代宜君新农人的力量。
技能落地,让新农人“富”起来
通过持续培训,定期走访和专家上门指导服务,帮助部分新农人设计直播间、对接物流企业,为热衷电商的新农人搭起了“舒适”的平台,涌现出了一批电商的行家里手。尧生镇走马梁村李亚丽,每天晚上坚持直播,从直播间在线人数的个位数变为最多观看人数1000多人,订单量不断攀升,年销售苹果1万余件,销售30余万元。她高兴地在群里与大家分享:“晚上直播3个小时,出了465单”。尧生孟皇村刘小鹏,坚持每天在田间地头或窑洞里直播,现在每天都能销售几百块钱,一年下来也有10万元的销售额,利润可观。据统计,全县共有电商企业185家,其中个体136家,2021年累计销售1.5亿元,其中销售苹果、核桃、玉米糁、杂粮、蜂蜜等5000余吨,销售额突破1亿元,带动2300余人增收。
农民变身“电商达人”,一部手机,一根自拍杆,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农具,让农产品走得更远、卖得更好,让新农人鼓了腰包,添了信心,也让一大批懂电商、会电商、爱电商的“新农人”扎根农村,为赋能特色产业按下“加速键”,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