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宜君资讯

走进宜君县博物馆 感受“活”的历史

来源:宜君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09-15 14:24 作者:武朝旭 阅读人次: 保存 打印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穿过飞逝的时间,用静态的方式呈现在现代人面前,讲述曾经发生的故事。作为文物的聚集地,博物馆自然成为一个沉淀和展示历史的最好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近年来,逛博物馆成为时尚。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不仅位于大城市的省、市级博物馆人气旺,众多县级博物馆也迎来参观热潮。在宜君龟山之巅就藏着这样一座博物馆。

1400多年前的龟山之巅上,一座充满灵秀之气的楼阁——庆云阁与玉华宫遥遥相望,它们同是唐代著名画家、建筑学家阎立德的匠心之作。在庆云阁上文人雅士结社聚会,饮酒赋诗。往事越千年,今天在庆云阁故地上建起的宜君县博物馆汇聚了宜君的珍贵文物,是人们游览参观的胜地。

宜君县博物馆成立于2009年,同年被陕西省文物局批准为第二批免费开放博物馆,馆址位于县城龟山之巅。馆区占地面积11302平方米,有文物库房10间,文物藏品532件,其中珍贵文物106件,展陈精品文物206件。馆区文化设施有庆云阁、九龙壁、嫘祖故事长廊、宜君赋、重修九龙壁记、石刻长廊等。博物馆文物特色鲜明,尤以汉代的铜器、西魏福地石窟、清代杨素蕴的玉器最为代表性。

内部布局展陈文物由四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文明发轫。本单元主要展出先秦时期的文物,以石器、陶器、青铜器为主。在这个展区中,有个战国时期的青铜壶,是在修建宜白公路时发掘的,发掘时,壶中存有液体,经专家鉴定,这是战国时流传下来的酒,至今仍散发着酒的清香,这件文物也在诉说着中国酿酒文化的源远流长。

第二单元—长城风云。具有汉代造型元素的天光、下沉式秦汉遗迹电子沙盘模型、东西两侧通顶的通柜,以及沙盘模型两侧的多媒体触摸查询机,让这一区域形成两相对称、上下呼应的格局。

第三单元—首善之区。以摩崖石刻的造型为框架,复原的石窟造型辅以裸展之石刻造像,形成摩崖艺术墙面和艺术长廊的独特视觉,尽头以及中间穿插的文物展示,串起从魏晋以至隋唐的历史线条。在这个展区中,有个酷似“京”字的人物石刻,据悉,这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奔跑的人形京字的灵感来源。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是五千年厚重历史所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宝物。

第四单元—宜居之所。这一区域将清代大钟作为视觉的核心区矗立于地台之上,藻井天光下泻,阐释着经声佛号的传承不息。此处,有梵乐隐隐而来。杂陈于四周的宋元明清各类器物,叙说着世俗人间的生动百态,展览至此形成收尾的高潮,已将宜君历史的轮廓大致勾勒,并于结束语娓娓道来,形成余音绕梁的参观记忆。

而在2021年建成宜君县博物馆石刻展示长廊,将宜君县境内分布的从南北朝至宋代多个历史时期的石窟按照一定比例复制了回来,这些石窟造型各异、体态丰富、造型严谨、形象秀美,对研究我国佛教、道教的发展、演变,以及南北朝时期民族音乐发展、体育竞技项目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再现了华夏民族兼容并蓄、合作向善的民族特性。与石刻展示长廊遥遥相望的嫘祖故事长廊,则讲述了嫘祖的出生环境、重大发明、帮助轩辕统一天下以及教育子女的故事。

宜君县博物馆讲解员乔欣怡说:“为了更好地服务前来参观的游客,我们不仅提供免费热水,还有免费讲解,在博物馆阴凉处也摆放了座椅供游客休息。今后,我们将会认真搞好陈列展览,不断提高策展水平,把历史智慧告诉游客,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高度重视社会教育工作、创新方式方法,讲好历史故事、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让博物馆真正能够‘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网络编辑:王婉尔 信息审核:和红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