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宜君资讯

赵红芳:愿做教育甘草 坚守育人初心

来源:宜君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09 16:04 作者:陈硕 阅读人次: 保存 打印

赵红芳,宜君县城关第一小学语文教师。自1999年踏上三尺讲台以来,她以甘草般“性温、包容、调和”的品格,温暖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心田,也用二十六年的光阴,书写了一段“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育才故事。

甘草育人用爱点亮成长之路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赵红芳始终坚持的教育原则。面对性格各异、资质不同的学生,她始终怀揣海纳百川的胸襟,尤其是对那些所谓“顽劣不堪”的孩子,她给予的是无限的耐心、倾听、尊重和引导,而非急躁、训斥、挖苦与说教。她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应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份关爱远不止于课堂。她长期默默帮扶家庭贫困的学生,不仅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学习用具,更常常与他们促膝长谈,疏解心结,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时光不语,却见证了最动人的变化:曾经贪玩的少年已成为行业技术顾问;走出乡村的学子学成归来,反哺家乡;内向自卑的孩子也勇敢地站上了三尺讲台,延续着老师的热忱与初心。教育,在她这里成了一场温暖的接力。

“四味”语文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如何让语文课真正“有味道”是赵红芳不断探索的课题。她追求的语文课堂,要有“语味”“情味”“趣味”和“主味”,要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将文字中的温度与力量注入学生心田,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

她的课堂总是别开生面:开学第一课是精彩的假期生活分享;开发“大美语文”中的系列项目课;结合时令与传统节日开展多元化的作业展评;将家乡的非遗文化请进课堂,实现“遗”脉相承;“联意象,通诗词”意象读诗五步法,让诗词学习变得鲜活而深刻。她的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人性养育的殿堂,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沉浸在幸福快乐的时光中。

艺术润心为教育涂上温暖底色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赵红芳自身就是一位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老师,在绘画、音乐、朗读、书法、写作等方面都有很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热爱。她巧妙地将这些艺术形式融入教育教学,让美育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她主动承担学校书法社团的教学工作,参与开发以玉米苞衣工艺画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并将自己的班级打造成为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文艺团体”。“童乐之旅”“童颜绘语”“童墨书法”“童心童舞”……这些由她精心培育的艺术项目,不仅是孩子们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成为了他们温暖与治愈的童年约定。在艺术的熏陶下,孩子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更加丰富,情感也更加饱满。

从教二十六载,赵红芳先后荣获“陕西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铜川市教学能手”“全市优秀禁毒教师”“宜君县师德标兵”等众多荣誉称号。然而,对她而言,最高的奖赏莫过于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与蜕变。

“教育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赵红芳说。在这条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之路上,她始终怀揣一颗赤诚之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躬耕教坛、筑梦育才”的深刻含义。她日复一日的平凡点滴如同涓涓细流,终将汇入时代的大江大河,在某一个不期然的时刻,破土而出,惊艳时光。

网络编辑:李丽洒 信息审核:和红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