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宜君资讯

从“泥路”到“幸福路”:宜君“千万工程”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宜君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17 11:28 作者:薛凯岳 阅读人次: 保存 打印

清晨的阳光洒在棋盘镇马庄村新硬化的水泥路上,几位老人正沿着栽满雪松和月季的巷道悠闲散步;南斗村的口袋公园里,古色古香的亭子下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哭泉村的梯田旁,白墙青瓦的农家院落与层层翠绿相映成趣,构成宜君特有的图景。

近年来,宜君县以“千万工程”为引线,按照县委“134”发展思路,为117个行政村点燃“蜕变火种”,让乡村既存着泥土芬芳,又飘着新生气息。​

人居环境整治 擦亮乡村底色

曾经,“脏乱差”是不少村庄的共同记忆。如今,穿行于宜君县的乡村,洁净的水泥路或柏油路蜿蜒入户,两旁绿树摇曳、花草相映,垃圾分类桶有序摆放……一幅洁净美丽的乡村画卷扑面而来。

在棋盘镇马庄村,村民们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清理卫生死角,栽植花卉苗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云梦乡南斗村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昔日的旱厕变为水冲式卫生厕所,有的甚至原地改造为精致的“口袋公园”,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好去处。五里镇雷声村聚焦“三堆六乱”治理,推行长效管护机制,使村庄长期保持整洁有序。这些变化,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更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产业多元发展 激活内生动力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面子”光鲜,更要“里子”厚实。宜君县各乡村依托资源禀赋,做强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业态,推动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增收致富。

马庄村深耕核桃、玉米等传统种植,建设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基础。英家塬村在稳定玉米、苹果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养殖业,拓宽增收渠道。哭泉村借势梯田景观,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家乐、民宿等兴起,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东湖村按照全镇产业布局,做强苹果、玉米等主导产业,发展生猪养殖、光伏发电等特色集体经济,多元模式促增收。雷声村则通过“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果蔬产业,种植羊肚菌、芹菜、哈密瓜等高效作物,并成功注册自有农产品品牌,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淌泥河村更是践行“两山”理念,依托梯田景区和生态优势,发展康养民宿和生态旅游,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从马庄村的道路拓宽、花园建设,到英家塬村的人居环境持续向好;从哭泉村的人居环境赋能旅游,到南斗村的旱厕变公园;从东湖村的多元产业并举,到淌泥河村的“旅游+”模式探索,再到雷声村的品牌农业与集体经济壮大,宜君县用“千万工程”的钥匙,打开了乡村振兴的多元可能。

网络编辑:赵洁 信息审核:和红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