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宜君资讯

王慧侠:从逆境中“捏”出芬芳人生

来源:宜君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24 11:00 作者:田亚南 阅读人次: 保存 打印

在宜君县太安镇焦坪村,48岁王慧侠的双手,总能变幻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盆寻常的面团,经她拿捏,能化作盘踞的祥龙、欲飞的凤凰乃至各式憨态可掬的生肖与人物,点缀上亲手调制的鲜艳色彩,活灵活现;一叠素净的纸张,在她的巧手下,也能被扎制成庄重典雅的花圈,寄托哀思。

谁能想到,这双承载着喜庆与哀思、创造着生活希望的巧手,其实是一位双腿踝骨坏死、被鉴定为肢体四级残疾的农村妇女。事实上,腿疾的阴影早已笼罩她大半生——从小学四五年级起,王慧侠便开始腿疼,家人带着她四处求医,艰辛奔波。然而,在2020年以一场手术暂告段落,术后她被鉴定为肢体四级残疾。

“不能干体力活,这个家怎么办?”绝望一度袭来。这个家庭,与土地羁绊深厚:守着3亩玉米地,丈夫在玉华煤矿柴家沟辛苦工作,收入也仅能勉强维持全家四口的生计。前路,似乎骤然狭窄。

帮扶开路 自强生根

在她最迷茫的时候,县残联和太安镇人民政府的温暖之手及时伸来,为她指明了新的方向。2020年6月,在帮扶下,“宜君县忠孝大全寿衣店”正式注册。这份需要耐心与细致的事业,为王慧侠重燃了生活的灯火,让她找到了“换条路也能走”的底气。

深植于血脉中的传承呼唤,并未停歇。王慧侠的外婆,曾是村里制作花馍的好手。那些在节庆时分出现在蒸笼里,形态各异、寓意吉祥的花馍,是她童年最温暖的记忆之一。2025年3月,怀揣着“不能让外婆的手艺失传”的朴素念头,她毅然开启了对面塑花馍的探索之路。

求学合阳 苦练巧技

起步维艰。“那会儿面团根本不听使唤,想捏个龙,捏出来的样子自己看了都想笑。”王慧侠回忆起学艺初期的艰难,话语间却带着笑意,“但我这人就爱较劲儿,一遍不行就十遍,十遍不行就一百遍。腿坐久了疼,我就站会儿继续捏,反正不能就这么算了。”

为精进技艺,她专门前往合阳县学习考察,虚心求教。归来后,对照着手机短视频、抖音、快手等平台学习,她一遍遍钻研颜料的上色手法与调色比例,常常一坐就是大半天。从最初不成形的尝试,到如今,她已能娴熟地捏制出十二生肖、各种生动的小动物、人物乃至复杂的龙凤造型。一个花馍的诞生,从发酵、揉面、捏塑到蒸制、上色,工序繁杂,但她乐在其中。每当有红白喜事预订,她总能静心揣摩,做出顾客心中想要的样子。

双手托起家的希望

如今,寿衣店的稳定经营与花馍生意的日渐红火(销售额已达3000元),为她家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大儿子已退伍归来,二儿子正在读初三,整个家庭对未来充满了更多期待。

“人嘛,总得往前看。”王慧侠一边细心地为刚出笼的花馍点上最后一道腮红,一边平静地说,“老天爷给咱关上一扇门,咱就自己动手打开一扇窗。这花馍捏的是手艺,更是咱不服输的那股心气儿。”

如今,在她的巧手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花馍不仅走进了四邻八乡的喜庆宴席,更承载着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对命运最动人的回应。下一步,她希望能让蕴含着外婆智慧与自己汗水的宜君花馍走得更远,为家庭“蒸”出一份踏实可靠的未来,也为自己“捏”出了一片芳香四溢的精彩人生。

网络编辑:李丽洒 信息审核:和红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