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街道:创新推行“124”工作法 打造矛盾纠纷化解新标杆
来源:宜阳街道办
发布时间:2025-10-27 11:22
作者:王倩文
阅读人次:人
分享
保存
打印
面对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宜阳街道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牢信访维稳底线要求,以“党建引领、源头治理、民生为本”为核心,创新构建“124”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法。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8%,信访量同比下降19%,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1”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动机制。纵向贯通“三级网格”:建立“街道党委—村党支部—基层网格”责任链条,将矛盾排查责任细化到361个网格,确保隐患“一网兜清”。横向联动“多元力量”:联合综治、司法、公安、信访等部门成立联席会议,每月研判风险,累计协调化解跨领域复杂矛盾5件。
“2”是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群2个重点。聚焦重点领域:针对劳资纠纷、邻里矛盾等高频问题,建立“三早”机制(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90%以上矛盾在萌芽阶段解决。紧盯重点人群:对刑满释放人员、孤寡老人等建立动态台账,落实“一对一”帮扶,通过心理疏导、就业援助等措施,有效降低矛盾复发率。
“4”是采取全面排查、分类化解、访源治理、跟踪回访4个举措全面排查。“无死角”:组织村干部、网格员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走访群众2300余户,收集、化解隐患问题153条,实现排查全覆盖。分类化解“精准施策”:简单纠纷由村级调解员就地调处;复杂问题由街道综治中心牵头多部门联合攻坚,成功化解积案2起。访源治理“法治筑基”: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开展“一月一主题”普法活动,群众法治意识显著提升,推动矛盾化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22%。跟踪回访“长效巩固”:建立“一事一档”回访制度,对已化解矛盾实行“一月一回访”,扎实做好矛盾化解后半篇文章,调解协议履行率达100%。
网络编辑:郭蓉君
信息审核:和红侠
标题:宜阳街道:创新推行“124”工作法 打造矛盾纠纷化解新标杆,
正文:
面对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宜阳街道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牢信访维稳底线要求,以“党建引领、源头治理、民生为本”为核心,创新构建“124”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法。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8%,信访量同比下降19%,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1”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动机制。纵向贯通“三级网格”:建立“街道党委—村党支部—基层网格”责任链条,将矛盾排查责任细化到361个网格,确保隐患“一网兜清”。横向联动“多元力量”:联合综治、司法、公安、信访等部门成立联席会议,每月研判风险,累计协调化解跨领域复杂矛盾5件。
“2”是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群2个重点。聚焦重点领域:针对劳资纠纷、邻里矛盾等高频问题,建立“三早”机制(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90%以上矛盾在萌芽阶段解决。紧盯重点人群:对刑满释放人员、孤寡老人等建立动态台账,落实“一对一”帮扶,通过心理疏导、就业援助等措施,有效降低矛盾复发率。
“4”是采取全面排查、分类化解、访源治理、跟踪回访4个举措全面排查。“无死角”:组织村干部、网格员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走访群众2300余户,收集、化解隐患问题153条,实现排查全覆盖。分类化解“精准施策”:简单纠纷由村级调解员就地调处;复杂问题由街道综治中心牵头多部门联合攻坚,成功化解积案2起。访源治理“法治筑基”: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开展“一月一主题”普法活动,群众法治意识显著提升,推动矛盾化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22%。跟踪回访“长效巩固”:建立“一事一档”回访制度,对已化解矛盾实行“一月一回访”,扎实做好矛盾化解后半篇文章,调解协议履行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