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县财税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通过狠抓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深化财政改革等,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的不断进步。
(一)2018年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01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收2509万元,增长13.5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222万元,占收入比重的72.44%;非税收入完成5791万元。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53094万元,同比增支10083万元,增长7.05%。
2.政府性基金预算。基金收入完成14027万元(主要为一次性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增收11327万元,增长419.52 %。基金支出完成23563万元,同比增支19938万元,增长550.01%。
(二)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18年,上级财政部门核定我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6100万元,其中:一般性政府债务限额263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9800万元。下达我县2018年新增地方一般性债券转贷资金630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转贷资金9800万元;新增再融资债券转贷资金1898万元(用于置换当年到期的政府债券)。
截止2018年底,全县政府债务总额30644.0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20844.05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20389.5万元,政府存量债务454.55万元),棚改专项债券转贷资金9800万元(专项用于太安镇棚户区改造项目),综合债务率为18%。
(三)上级转移支付情况
2018年,预计上级下达我县转移支付资金123816万元。
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5540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68000万元,返还性收入416万元。
二、2018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加强收入征管,增强本级可用财力
2018年,我们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加强分析研判,及时掌握全县税源变化情况,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抓好收入,增强本级可用财力。全年税收收入占比同比增长0.53个百分点,增收1910万元。一是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健全税收保障机制,完善重点税源的监控,坚持财税库联系制度,全年共采集信息8000余条,加强了涉税信息比对和纳税评估,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二是完善税收考核考评体系。牵头制定了《宜君县税收保障实施方案》《宜君县税收保障考核办法(暂行)》,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征收单位全年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同时作为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评先评优重要依据。三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省市《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拓宽非税征管机制,强化土地出让收入和国有资产收益管理,确保各项非税和基金收入及时缴库。
(二)优化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2018年,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我们积极优化支出结构,财政“保基本、促发展”的水平迈出新步伐。全年民生支出达到12765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38%。一是落实基本支出需求。按时足额发放各项工资补贴,优先安排干部职工工资和人员增资需求,全力确保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政策性待遇全部落实到位。公车改革、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乡镇工作补贴等所需资金足额保障。同时,严格控制行政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大力压缩“人、车、会、接待”等一般性支出。教育方面,全年共计投入31549万元,切实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了学校公用经费,加大了义务教育阶段投入,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大力支持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县财政投入200万元用于县高级中学标准化建设;投入600万元用于各学校暖心工程,保障各学校取暖费、取暖管网及供气点建设。社会保障方面,全年社会保障支出11569万元,积极落实社保保障相关政策,全力保障城镇就业、农村五保供养、城乡低保、残疾人补贴、生活救助等所需资金。医疗卫生方面,全年医疗卫生支出13452万元,大力支持县医院基础设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基本药物补助、村卫生室建设、城乡医疗救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等项目。二是聚力脱贫攻坚战略。2018年,全县共计整合各类财政涉农资金28821万元,拨付27574万元,同时按照“两个不低于要求”,年初预算脱贫攻坚县级配套资金3200万元,并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保证逐年增加,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了有效资金保障。全年共争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834万元,实施一事一议项目36个,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兑付各类补贴资金37项,发放补贴资金11000万元。同时深入开展了财政惠民“一卡通”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工作,切实解决群众脱贫产业发展资金问题,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新的保障。全年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374笔,贷款总额5910.25万元,贴息239万元。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全年农林水事务支出34303万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支持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支持美丽乡村、现代农业等建设。同时实施了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等项目。
(三)争取上级补助,支持各项事业发展
2018年,为促进我县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我们紧紧抓住省管县财政体制的有利条件,密切关注中省财政相关政策走向,结合我县实际发展,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政策和资金支持,增强财政保障能力。2018年共争取上级新增转移支付资金4600万元;争取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68000万元。
(四)狠抓财政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效能
一是加强规范,稳步推进预决算公开。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宜君县财政局关于做好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的通知》《宜君县财政局关于做好2018年度部门决算公开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规范公开格式,完善和细化公开内容。全县各预算单位均已按要求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了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二是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稳定乡镇财政队伍,严格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就近就地的监管优势。同时开展宜阳街道和彭镇两个财政所的示范创建工作,确定宜阳街道财政所为内控建设试点单位,加强内控建设指导工作。三是坚持阳光采购。严格执行《宜君县2017-2018年度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本着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全年完成实际采购金额7047.96万元,节约资金442.45万元,资金节约率5.91%。四是加大财政存量资金清理力度。全面贯彻财政资金预算安排与预算执行“三挂钩”机制,不断加快中省市专款执行进度。同时,建立完善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清理和问责机制,严格执行定期报告制度。全年将清理整合资金安排用于全县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共计5052.79万元,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效益。五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按照省市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要求,根据《预算法》和宜君县人民政府关于《县级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制定印发了《县级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宜君县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宜君县县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了预算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为规范县级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开展项目预算评审工作,完成各类预决算评审项目98个,其中预算项目74个、决算项目24个。六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陕西省省级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宜君县政府债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度,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宜君县县级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对全县债务情况开展了全面摸底梳理,完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平台和政府中长期事项监测平台债务数据更新,并结合我县债务和本级财力情况,研究制定《宜君县隐性债务化解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的化解政府债务,降低政府负债率。
(五)强化财政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围绕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问题,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增强部门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我们从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一是加强制度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先后印发了《宜君县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预算资金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宜君县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进度的通知》等文件,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升财政资金监管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二是在严格按部门预算定额标准分配的基础上,按照“谁主管、谁审批,谁签字、谁负责”的资金使用监督责任制度,严格日常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2018年先后开展了会计基础、财政资金安全、收费单位执收情况、部分民生工程资金、农村(社区)财务等各类检查,确保了财政资金高效、安全运行,财政资金管理科学规范。三是强化财务管理。为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我局为全县219个预算单位开通了财务负责人和会计人员零余额账户手机信息,使单位的每一笔支付业务信息同时发送到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手机上,并完善了财政支付程序,加强了直接和授权网上支付管理,使单位领导及时掌握本单位财务收支情况,有效加强了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工作。
2018年,我县财政工作虽然实现了既定目标,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面临的挑战:一是受营改增政策性因素和我县税源总体不足且单一影响,尽管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收入任务完成的仍很艰难,组织收入困难仍在持续加大。二是在精准扶贫、改善民生等利民政策影响下,我县今年增支项目多,金额较大,对财政投入提出了刚性要求,与可用财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大。三是民生保障力度、财政改革创新、财政队伍建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三、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
2019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我县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重要一年。2019年,我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个扎实”和追赶超越要求,把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为2019年财政工作总体思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以提升人居环境为标准,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统筹谋划,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
(二)编制原则
2019年预算编制,严格按照《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与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密切衔接,与单位履行职能和县级财力状况相适应,强化绩效目标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以及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做到预算编制科学合理。
(三)2019年财政收支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019年,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2900万元,比上年增加1887万元,增长9%。其中税收收入16720万元,比上年增加1498万元,增长9.84%,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的73%;非税收入6180万元,比上年增加389万元,增长6.72%,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的2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019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20000万元(其中本级财力安排70000万元,上级专款预算安排50000万元),增加19981万元,增长19.98%(其中本级财力安排支出同比上年增加4981万元,增长7.66%)。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19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29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8107万元,收入共计121007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20000万元,上解支出1007万元,支出总计12100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体现平衡。
2.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
2019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695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69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体现平衡。
四、2019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抓好组织收入,做到数量质量并举
按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上年增长9%的预期目标,抓好全年收入工作,保增量、提质量。一是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加强分析研判,及时掌握全县税源变化情况,做实、做好收入测算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大财税协调力度,充分发挥综合治税在组织收入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三是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对有明确征收依据的非税收入,足额征收入库,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水平和效率,切实提高收入质量。
(二)强化支出管理,提升财政资金效益
以“坚持改革强管理、管理提效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预算支出管理水平,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强化预算约束。严控一般预算支出,严格预算追加和项目支出,着力规范支出程序,保障资金使用安全合理规范。二是统筹使用财政资金。在预算支出安排中,结合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安排方向,合理安排本级支出,将财力向民生项目、重点项目倾斜。三是提升部门支出管理水平。切实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加强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建设,规范自身支出行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升部门财务管理水平。四是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连续结转两年以上财政存量资金,通过清理整合的方式,重新安排用于当年新增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做好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将中省市整合范围内的涉农资金进行全部整合,同时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按省市要求编制2019年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二是继续推进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按照省市要求,做到公开内容完整、格式规范,公开常态化。三是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选取10个试点单位,做好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和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财政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做好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按照上级批复的债务限额,做好政府债务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控债务规模,降低债务存量。五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结合全县机构改革总体安排,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管和清理、清查以及调配工作。六是做好全县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全面实施工作。根据财政部、省市就2019年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相关工作要求,做好系统升级改造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培训等工作,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实施。七是开展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工作。根据省市县关于划转非税收入项目的有关要求,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包括医疗保险各补充险种)、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和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项目中的矿产资源专项收入及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项目中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征管职责统一划转到县税务局征收。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财政干部素质
继续把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财政的一项重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不断增强财政干部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服务效能,不断提升财政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