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9日在宜君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宜君县财政局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宜君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纷繁复杂的严峻形势,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聚焦财政主责主业,牢牢把握“适度加力”和“提质增效”的要求,全面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兜实兜牢“三保”底线,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较好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预算目标。
(一)2024年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71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05.93%,同比增长14.4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92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4.72%,完成年初预算的88.01%;非税收入完成979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5.28%,完成年初预算的126.81%。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4818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06万元,同比下降77.27%,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少。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7096万元,同比下降16.33%。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4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7万元,均为上级补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6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4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140万元,上年结余152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完成13292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3179万元,滚存结余113万元。
(二)2024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4年,上级下达我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55253万元,其中:一般政府债务限额60653万元,专项债务限额94600万元。
2024年,上级财政部门下达我县新增地方一般债券资金7800万元,其中: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宜君县东南片区客运站集散中心建设项目(棋盘客运站)500万元、宜君县210国道至城区排水防涝治理项目1000万元、宜君县二马路至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改造项目500万元、宜君县景文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00万元、宜君县高铁片区道路工程项目2000万元、宜君县玉华路市政配套设施建设项目600万元、宜君县龟山片区城市更新提升项目1500万元;县教育体育局宜君县高级中学体育运动场建设工程项目500万元、宜君县体育公园建设项目一标段20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资金23100万元,其中:化解工信台账内拖欠企业账款682.62万元;县自然资源和林业局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52.39万元、宜君县移民(脱贫)搬迁安置区项目建设6476万元;县哭泉镇人民政府哭泉镇棚户区改造项目225万元;宜君县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4563.99万元;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项目(宜君段)9000万元、宜君县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2000万元。新增再融资债券转贷资金13662万元,主要用于偿还当年到期的政府债券本金。
截至2024年底,全县政府债务总额144468.46万元。其中:一般债务55678.46万元,专项债务88790万元。根据上级财政部门评定,全县政府债务规模在限额以内,债务风险等级为绿色,债务总体情况平稳可控。
二、2024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强化收入统筹,财政保障有力。始终把抓好收支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开源节流,促进财政平稳健康。一是依法依规加强收入组织工作。围绕全年收入目标,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对接,及时准确研判收入形势,深挖非税收入增收潜力,力争颗粒归仓。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71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05.93%。二是综合施策争取上级支持。密切关注中央和省、市财政资金支持方向,围绕县委确定的重点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群策群力,主动向上对接,汇报项目资金需求,多渠道筹措,最大限度争取更多财力性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上级专项资金补助支持,进一步增强财力保障。全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16.8亿元、债券资金4.46亿元。三是集中财力做好保障。坚持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各预算单位综合办公经费统一压减10%,同时压减单位专项业务费中经费类预算列支,且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严格细化项目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4818万元,有力保障了“三保”、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
(二)坚持稳中有进,民生持续改善。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聚焦群众关心、社会关切,倾心办好民生实事。一是兜牢“三保”底线。坚持“三保”保障优先原则,持续加强“三保”预算管理,采取保障清单制管理,做好做细“三保”预算,年度预算经本级人大审议批准后按要求第一时间下达至各预算单位;预算执行中县级财政资金优先安排用于“三保”支出,并加强“三保”预算日常执行监测,2024年全县“三保”支出67330万元,人员经费、单位保运转经费、基本民生资金均做到应保尽保。二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人员经费保障,支持城关一幼教学和辅助用房、城关二幼及县二中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防加固,全面做好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学生资助补助、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各项教育民生政策落实,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支持普通高中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年教育支出18664万元。三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养老、医保、优抚、残疾人、困难群众救助、重点群体就业等社会事业保障,支持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标准。2024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365万元,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3465.56万元,再就业资金1957万元。四是促进卫健事业发展。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年卫生健康支出13490万元。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清洁取暖运行补贴,实施老旧柴油货车淘汰等奖补政策,助力大气污染治理,全年节能环保支出4392万元。六是支持交通事业发展。支持玉华路、宜阳南街至公园路人行道提升改造、公共交通候车厅改造、县内道路日常养护维修、东南片区客运站集散中心建设及210国道改线和高铁片区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保障,全年交通运输支出13204万元。
(三)落实积极政策,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根据《陕西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及我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要求,将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财政衔接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并逐年增加。全年争取中省市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717万元、各类农业水利财政专项资金22040.6万元、县级安排财政衔接资金4100万元。同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坡耕地改造、产业道路维修硬化,推进养殖及玉米等产业发展,支持我县“千万工程”建设,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全年农林水支出46110万元。二是推进科技发展。支持科技馆运行、彭祖药谷产业发展研发等项目,全年科学技术支出411万元。三是用足用好债券资金。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23100万元,用于交通、垃圾再生利用等领域项目建设;争取超长期国债资金5822万元,推动“两重”建设顺利实施、“两新”工作扎实开展;争取增发国债资金1178万元,全力支持消防救援、自然灾害防治。四是推动农业保险持续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全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不断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2024年度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全年下达财政补贴资金790万元,涉及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12个,保费总规模达3371万元。
(四)坚持底线思维,防控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强化政府债务管理,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全方位做好债务化解管理工作。一是新增政府债务严格控制在上级核定限额以内,将政府债务分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二是通过年初设立债务偿还资金专项、积极争取政府债券置换及夯实债务单位偿还责任,督促债务单位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等多种途径化解债务。2024年安排债务偿还专项预算7600万元,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资金13662万元、防范化解风险财力补助576万元,取得上级对我县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省级奖补资金185万元。三是充分发挥债券资金对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全年争取债券资金30900万元,通过新增政府债券资金的有力支撑,服务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充分利用专项债券置换补充财力政策,使用专项债券资金中12100万元支持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有效缓解化债压力,腾出更多财力促进发展、保障民生。四是切实做好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按照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要求,全年共拨付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资金882.62万元。截至2024年底台账内除未逾期、未竣工、在合同期内、审计减少等情况,剩余账款做到应清尽清。
(五)持续深化改革,提升财政管理。一是加强预算绩效评审。通过持续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强化绩效目标审定,年初对预算安排的233个项目绩效目标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审减项目预算114.48万元;将7个重点项目及6个重点单位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全县所有单位纳入日常监控范围;在单位绩效自评的基础上,选取18个部门整体和8个重点专项进行绩效评价,涉及环保卫生、医疗健康、乡村振兴、文化产业、科学教育等领域共计资金73114.8万元。对上年绩效评价得分排名靠前的单位予以经费奖励,对于评价得分排名靠后的单位予以经费削减,并应用于年度预算安排,不断加强绩效评价和预算安排衔接应用。深化财政审计联动改革,会同县审计局开展项目前期费用财审评价,按照市场信息、项目建设难易程度开展联评,全年共完成前期联评项目64个,送审资金4801.92万元,审定资金3508.71万元,审减金额1293.21万元,审减率为26.93%。按照“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评审原则,严格项目评审,全年共评审项目229个,送审资金88883.96万元,审定资金70080.58万元,审减金额18803.39万元,审减率为21.15%。通过不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强化评审职能,进一步提升了财政政策效能,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提升融资担保效能。为加快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一体化改革,构建普惠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进全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创建,将首笔资本金以股东形式注入市财创融资担保集团公司,有效提升了担保额度和防范风险能力。全年存量担保业务92笔2469.3万元,新增担保业务73笔7288.8万元,全面提升了担保的业务量、覆盖面和精准度,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三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2024年争取农村综合改革中央补助419万元、省级补助252万元、市级补助12万元,实施农村综合改革“一事一议”项目27个,有效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四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贯彻落实我县国企改革工作部署,进一步推动县属国有资本结构性调整,按照“提升主业竞争、推进资源整合、增加效益为要”的工作思路,将我县国有企业划分为竞争类和功能类。其中:对竞争类企业进行战略重组,采用“1+N”模式(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名下设立N个子公司)对我县部分竞争类企业进行脱勾划转,并通过采取国企党组织前置研究、完善制度建设管理、审计作用发挥等措施,逐步推进了我县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对功能类企业以完成县政府交办各项任务为目标,实现特定功能与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国企带动作用,为加快推进我县秸秆综合利用,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弃置等问题,陕西国鑫鼎晟实业有限公司按照《宜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宜君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对接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街道办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与59个村集体签订相关合同,确定了秸秆收储区域及收储模式,全年收储秸秆面积2万余亩,带动消化面积达35万余亩,搭建了秸秆收集、储运、销售、利用的完整产业体系,发挥了国有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为政府节约资金500余万元。同时全面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处置工作。五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针对惠农补贴、坡耕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殡葬领域等方面开展专项检查,加大财会监督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各环节安全、高效运行。
2024年,在看到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全面客观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稳增长压力大。虽然全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年初预算的105.93%,但主要是一次性非税收入因素拉高收入。根据财政体制改革要求,2024年新增收入划分比例调整,对我县收入影响持续加大,财政收入稳增长压力增大,财源培植以及收入质量改善任重道远。二是支出保障压力愈发突出。各领域对财政资金的需求呈增长态势,债务还本付息、基本民生等刚性支出保障压力持续增大,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找准症结,综合施策,切实加以改进解决。
三、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财政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持续向财政传导,财政紧平衡特征更加明显。从财政收入看,受煤炭等资源价格下降、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导致收入向上级分享比例增大、上年一次性非税收入占比较大等影响,后续挖潜空间有限,我县财政收入稳增长压力较大。从财政支出看,2025年支出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保障“三保”、防范风险等重点领域支出需求持续增加,县域经济发展等支出需求增强,财政腾挪空间有限,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对此,我们将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采取有力措施,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防范化解风险,为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
(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县委十七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扎实落实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县委工作部署,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加快构建具有宜君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大财会监督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打牢“十五五”开局基础,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宜君新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三)2025年财政收支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8596万元,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11158万元;非税收入7438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02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36309万元,其中:当年本级财力安排94176万元,上级专款预算安排42133万元。
202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859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19596万元,收入总计138192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36309万元,上解支出1883万元,支出总计138192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5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4910万元,加上上级提前下达的补助491.1万元,收入总计5401.1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5401.1万元,主要用于政府债务化解。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5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5.7万元,为上级补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5.7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641.2101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5641.2101万元。
5.地方政府债务
2025年地方政府债务年初按照核定的2024年政府债务限额155253万元控制。2025年新增债券需上级财政部门核定我县具体额度;新增债券待上级财政部门正式下达后,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并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四、2025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强化收支管理,加强财政重点保障。紧盯年初收入目标,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和数据共享,强化组织收入,并加大财政存量资金盘活,积极争取上级各类财政补助资金,推动产业发展,增添内生动力。持续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强化预算约束,严控一般性支出,严格“三公”经费限额管理,坚决兜牢“三保”底线,确保教育、养老、医疗、就业等重点领域政策落实落细,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提振有效需求、坚持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补齐民生短板、支持“千万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二)强化政策落实,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持续紧盯中央财政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持续推进我县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起来,深入实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激发消费活力。发挥金融服务体系引领作用,引导基金投向重点产业和新兴领域,通过宜君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利用供应链系统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助力经济回升向好。
(三)强化绩效管理,提升财政政策效能。根据省市要求,积极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探索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加强公共服务成本管控,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强化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和运行监控,加大对重大政策项目的评价力度,进一步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切实提高财政绩效管理能力,助推财政政策效能提升。
(四)强化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强债务统计监测,做好债务监管,严控债务规模,加强偿债资金筹措,协同做好风险防范;密切关注专项债券政策走向,加强科学研判,积极争取新增债券资金,着力促进稳增长、稳投资。把准财政一揽子增量政策要点,争取置换债券额度,以低息置换高息,切实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五)强化资金监管,提升科学理财水平。严肃财经纪律,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在建立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基础上,打通巡视巡察、审计监督、财会监督信息反馈渠道,高效推进财会监督落地见效。在积极组织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排查风险隐患同时,充分利用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监控模块作用,强化日常对财政预算执行监控,确保财政资金各环节安全、高效运行,全面提高监督质效,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
(六)强化国企改革,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形成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大格局,开展县属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审计,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量、性分析,持续提升企业管理及经营水平;对经营效益不佳、占用资源过大,在县域内低效运行的国有企业,将持续推动产业整合重组,优化资源布局,清理过剩产能和低效、无效产能,提升资产质量,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打牢基础;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强化国企管理人员责任,以建立党建和业绩双向考核的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激励与约束机制为目标,研究出台我县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年底对国有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考核,以有效激励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七)强化作风建设,锻造过硬财政队伍。始终将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摆在突出位置,从严从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引导党员干部将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切实将县委各项要求和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到财政各项工作中;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高质量完成财政各项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2025年落实好各项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任务艰巨,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发进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宜君新篇章提供坚实有力的财政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