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科普知识(二)

来源:宜君县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12-31 09:06 作者: 阅读人次: 保存 打印

四、扑救森林火灾主要分哪几个阶段

根据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和扑火特点,扑救森林火灾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再巩固”的程序,分阶段进行。

(一)控制火势阶段。控制火势阶段是初期灭火阶段,其任务主要是封锁火头,控制火势,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燃烧,也是扑火地最紧迫阶段。

(二)稳定火势阶段。在封锁火头,控制火势后,必须采取更有效地措施扑打火翼(火的两侧部),防止火向两侧扩展蔓延,是扑火地最关键阶段。

(三)清理余火阶段。火被扑灭后,必须在火少迹地上进行巡逻,发现余火要立即熄灭。

(四)看守火场阶段。主要任务是留守人员看守火场。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监守12个小时,中龄林、成龄林地起火监守24个小时以上,方可考虑撤离,目的是防止余火复燃。

五、扑救山火的有利时机

(一)初发火。初发火火势弱,面积小,若扑火队伍及时赶到扑救,火势就能被一举歼灭。

(二)下山火。下山火蔓延速度慢,火势弱,容易扑打。尽可能将下山火消灭在下山阶段。

(三)夜间。夜间特别是凌晨温度低,相对湿度大,风小,火势弱,蔓延速度慢,低凹处的火会自灭;上山火也缓慢爬坡,有时不打自灭。整个火场的火线容易出现断条,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指挥得力,很快就可将火扑灭。但扑打夜间火,一要注意天黑山陡,扑火人员要防止摔伤等;二要认真清理,以免第二天气气温上升,风力加大出现复燃火。

(四)有利的灭火天气。林区的小气候常多变,在扑火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阴、雨、雪天气,应集中兵力,奋起灭火,以防天气转晴,难以扑救。(未完待续)

网络编辑:杨莉 信息审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