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产业成为助推宜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来源:转载《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17 14:51
作者:王娟
阅读人次:人
分享
保存
打印







剪纸、农民画是宜君县民间艺术的代表符号,农民画更是素有“东方毕加索”的美誉。1988年,宜君县成为首批被文化部命名“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的西北小城,2014年,再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如今的宜君县俨然成为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因文化而幸福的宜居小城。
近年来,宜君县按照“以文化促经济、以经济带文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宜君剪纸、农民画等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内涵,有效提升文化产业对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秋实飘香、小狗嬉闹、农妇笑颜俏……一系列的农家元素形成一幅美好的乡村丰收图,在铜川市第三届扶贫产品交易会宜君县展馆内,各类扶贫产品别具一格的包装设计引得人们纷纷驻足观看。
宜君县是阿里巴巴“寻找远方的美好”全国第一个试点县,“寻找远方的美好”项目将从“看见这里的美好”“听见这里的美好”“尝到这里的美好”三个方面,为宜君县农产品量身定制包装设计。此次在农产品的外包装上展示宜君剪纸、农民画等宜君民间艺术,不仅让全国各地消费者饱了口福,更能饱“眼福”。据了解,通过将产品包装设计融入农民画、剪纸等文化元素,宜君农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增长了20%。
“宜君苹果、核桃不但口感好,而且这个外包装太漂亮了,拿着这样颜值高、品质好的产品送给亲戚朋友,特别有面子。”来自西安的游客孟先生说。
在宜君县文化馆非遗文化艺术品的展厅内,太阳伞、抱枕、背包等展示宜君剪纸、农民画的产品琳琅满目,吸引着众人的眼球。
宜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华告诉笔者:“我们每年会带着这些产品参加各种展示会,这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倍受大众喜欢。”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宜君农民画、剪纸也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了力量。今年60岁的王改银是宜君县远近闻名的剪纸、农民画能手,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君剪纸传承人,她用一双巧手剪出了多彩人生。近日,笔者在王改银的工作室里,看到摆满了各式各样剪纸、农民画,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都包含着她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2012年,王改银成立了宜君县金剪刀剪纸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她的剪纸、农民画作品不仅在省、市屡获大奖,而且已经远销国外。2017年王改银成立了宜君县剪纸扶贫车间,为爱好剪纸的贫困户免费培训,不仅让他们学到了一技之长,还搭建了销售平台,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我从扶贫车间开班就跟着王老师学剪纸,没想到自己的爱好还可以赚钱,2018年一年,我的剪纸就卖了6000多元钱呢,很感谢王老师。希望今后通过自己的双手剪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宜阳街道办丁家沟村脱贫户刘淑霞说。
宜君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农民画、剪纸的商品化发展道路,县域内的农民画、剪纸工艺品门店已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600多人从事农民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品的生产。
“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了宜君农民画产业的发展,农民画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新途径。”宜君县文化馆副馆长赵晓华说。最初,宜君县的农民画、剪纸是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每户平均年收入大概几万元。如今,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宜君县委、县政府精准施策,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全县支柱产业,不断在民间文化艺术品的创作、研制、开发、销售和保护工作以及非遗文化传承上下功夫,县域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民间艺术领军人物,不仅为宜君民间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也让宜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网络编辑:杨莉
信息审核:
标题:特色文化产业成为助推宜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正文:







剪纸、农民画是宜君县民间艺术的代表符号,农民画更是素有“东方毕加索”的美誉。1988年,宜君县成为首批被文化部命名“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的西北小城,2014年,再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如今的宜君县俨然成为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因文化而幸福的宜居小城。
近年来,宜君县按照“以文化促经济、以经济带文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宜君剪纸、农民画等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内涵,有效提升文化产业对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秋实飘香、小狗嬉闹、农妇笑颜俏……一系列的农家元素形成一幅美好的乡村丰收图,在铜川市第三届扶贫产品交易会宜君县展馆内,各类扶贫产品别具一格的包装设计引得人们纷纷驻足观看。
宜君县是阿里巴巴“寻找远方的美好”全国第一个试点县,“寻找远方的美好”项目将从“看见这里的美好”“听见这里的美好”“尝到这里的美好”三个方面,为宜君县农产品量身定制包装设计。此次在农产品的外包装上展示宜君剪纸、农民画等宜君民间艺术,不仅让全国各地消费者饱了口福,更能饱“眼福”。据了解,通过将产品包装设计融入农民画、剪纸等文化元素,宜君农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增长了20%。
“宜君苹果、核桃不但口感好,而且这个外包装太漂亮了,拿着这样颜值高、品质好的产品送给亲戚朋友,特别有面子。”来自西安的游客孟先生说。
在宜君县文化馆非遗文化艺术品的展厅内,太阳伞、抱枕、背包等展示宜君剪纸、农民画的产品琳琅满目,吸引着众人的眼球。
宜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华告诉笔者:“我们每年会带着这些产品参加各种展示会,这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倍受大众喜欢。”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宜君农民画、剪纸也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了力量。今年60岁的王改银是宜君县远近闻名的剪纸、农民画能手,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君剪纸传承人,她用一双巧手剪出了多彩人生。近日,笔者在王改银的工作室里,看到摆满了各式各样剪纸、农民画,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都包含着她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2012年,王改银成立了宜君县金剪刀剪纸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她的剪纸、农民画作品不仅在省、市屡获大奖,而且已经远销国外。2017年王改银成立了宜君县剪纸扶贫车间,为爱好剪纸的贫困户免费培训,不仅让他们学到了一技之长,还搭建了销售平台,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我从扶贫车间开班就跟着王老师学剪纸,没想到自己的爱好还可以赚钱,2018年一年,我的剪纸就卖了6000多元钱呢,很感谢王老师。希望今后通过自己的双手剪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宜阳街道办丁家沟村脱贫户刘淑霞说。
宜君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农民画、剪纸的商品化发展道路,县域内的农民画、剪纸工艺品门店已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600多人从事农民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品的生产。
“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了宜君农民画产业的发展,农民画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新途径。”宜君县文化馆副馆长赵晓华说。最初,宜君县的农民画、剪纸是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每户平均年收入大概几万元。如今,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宜君县委、县政府精准施策,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全县支柱产业,不断在民间文化艺术品的创作、研制、开发、销售和保护工作以及非遗文化传承上下功夫,县域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民间艺术领军人物,不仅为宜君民间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也让宜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