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TCSYJX-2017-005610
- 主题分类:政务公开
- 发文机构:卫计局
- 发文文号:君政办发〔2017〕76号
- 发文日期: 2017年11月29日
- 发布日期:2017-11-29 14:52
- 公文时效:有效
- 发布机构:卫计局
宜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君县医疗共同体建设和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宜君县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卫计局
阅读人次:人
分享
保存
打印
各乡镇人民政府(综合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县科技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宜君县医疗共同体建设和发展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宜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宜君县医疗共同体建设和发展工作方案
为加快构建我县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合理分工、协作密切的医共体,根据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川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铜政办发〔2017〕42号)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探索构建以医共体为基础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切实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和利用效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断满足健康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运作效率。通过建立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机制,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实现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纵向资源流动,促进分级诊疗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为群众提供分级、连续、节约、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加快促进分级诊疗模式的形成。进一步明确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通过建立重点科室对口扶持、双向转诊、业务指导、信息化建设、检查结果互认,提高医疗服务的协调性、连贯性、整体性,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比例,促使二级医院逐步回归一般疑难复杂疾病和常见多发病的诊疗。
(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通过组建医共体,加强二级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三、基本原则
(一)“落实功能、统筹协调”的原则。坚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落实医共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注重责权一致,统筹兼顾医共体内的实际利益,实现双赢。
(二)“因地制宜,多元探索”的原则。根据县域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兼顾已形成的县镇一体化和县级医疗专家团队分片服务合作关系基础,开展紧密型和松散型等不同模式的合作。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探索建立中医医疗共同体,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三)“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主要以管理为纽带,以章程为规范,以技术、人员、流程、信息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切入点,以点促面、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四、医共体的组建模式
继续深化县人民医院与五里镇中心卫生院、县中医医院与尧生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工作,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由县人民医院与太安镇中心卫生院、棋盘镇中心卫生院、哭泉镇卫生院、云梦乡卫生院及辖区内所有村卫生室,组建宜君县县域医疗机构综合医疗共同体;县中医医院与宜阳街道办事处中心卫生院、彭镇中心卫生院、雷塬卫生院、西村卫生院及辖区内所有村卫生室,组建宜君县县域医疗机构中医特色医疗共同体。实现医共体内“资源共享、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技术扶持、人才柔性流动、中医康复治疗”六大功能。
二级医院承担一般疑难复杂疾病和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承担对所有乡镇卫生院及辖区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开展常规诊疗技术;乡镇卫生院承担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村卫生室承担辖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使群众首诊在基层。
五、医共体的工作内容
(一)探索医共体管理新模式
统一资源调配,实现资源共享。各医共体以信息化为基础,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协作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医共体的床位资源可统一调配,鼓励二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的住院病房,鼓励医共体内的部分床位转化成康复床位、老年护理床位。探索药品代购(对未纳入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目录但慢性病或特殊病种患者有需求的药品,由二级医院代购),方便特殊患者的就医配药。
(二)开展医共体内人员柔性流动
1.医共体内的二级医院医师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医共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服务。
2.医共体要建立和完善二级医院医务人员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或兼任学科带头人机制。二级医院安排相对固定的中级以上职称的专家定期到乡镇卫生院查房、出诊、带教和会诊。原则上,医共体内二级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前,必须有在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累计工作1年以上工作经历。
(三)加强医共体内人员培训
建立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到二级医院进修和培训机制。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明确诊断慢性病的医护人员,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四)建立和完善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制度
1.医共体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探索推出各项便民惠民就医措施,引导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对需赴医共体内二级医院进行诊治的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应主动与上级医院的全科医学科联系,二级医院要为患者上转提供“一站式”的转诊服务。
2.要真正建立医共体内二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
(五)积极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加快推进医共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实现健康档案与居民诊疗信息的有效衔接,达到医共体内县乡村医疗机构居民医疗服务信息安全互联互通。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注重全科和专科结合,医共体内二级医院的专科医生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可联合对相关疾病进行诊疗,提高居民的健康管理水平。
六、工作进度
2017年11月底,制定出台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开展工作的基本路径,为推进医共体工作摸索经验;2017年12月起,进一步推进医共体工作,优化服务流程,有效解决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医共体。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医共体工作涉及一系列体系、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统筹谋划,积极探索,立足于建立长期、健康、双赢、可持续的医共体。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全力推进。
(二)明确工作职责。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要充分重视此项工作,院长要亲自负责,指定相关科室具体落实各项工作。各医共体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年度工作目标,按照既定目标扎实推进。要建立医共体联席会议制度、考核机制和领导机构,定期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三)强化宣传培训。加强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组织开展好对医共体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医共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建立优质、便民的医共体服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加强督促检查。县卫计局要加强对医共体工作的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工作。建立医共体考核评价体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和总结好的做法、经验,及时加以推广。
网络编辑:卫计局
信息审核:顾洁
标题:宜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君县医疗共同体建设和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正文:各乡镇人民政府(综合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县科技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宜君县医疗共同体建设和发展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宜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宜君县医疗共同体建设和发展工作方案
为加快构建我县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合理分工、协作密切的医共体,根据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川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铜政办发〔2017〕42号)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探索构建以医共体为基础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切实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和利用效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断满足健康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运作效率。通过建立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机制,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实现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纵向资源流动,促进分级诊疗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为群众提供分级、连续、节约、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加快促进分级诊疗模式的形成。进一步明确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通过建立重点科室对口扶持、双向转诊、业务指导、信息化建设、检查结果互认,提高医疗服务的协调性、连贯性、整体性,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比例,促使二级医院逐步回归一般疑难复杂疾病和常见多发病的诊疗。
(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通过组建医共体,加强二级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三、基本原则
(一)“落实功能、统筹协调”的原则。坚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落实医共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注重责权一致,统筹兼顾医共体内的实际利益,实现双赢。
(二)“因地制宜,多元探索”的原则。根据县域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兼顾已形成的县镇一体化和县级医疗专家团队分片服务合作关系基础,开展紧密型和松散型等不同模式的合作。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探索建立中医医疗共同体,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三)“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主要以管理为纽带,以章程为规范,以技术、人员、流程、信息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切入点,以点促面、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四、医共体的组建模式
继续深化县人民医院与五里镇中心卫生院、县中医医院与尧生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工作,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由县人民医院与太安镇中心卫生院、棋盘镇中心卫生院、哭泉镇卫生院、云梦乡卫生院及辖区内所有村卫生室,组建宜君县县域医疗机构综合医疗共同体;县中医医院与宜阳街道办事处中心卫生院、彭镇中心卫生院、雷塬卫生院、西村卫生院及辖区内所有村卫生室,组建宜君县县域医疗机构中医特色医疗共同体。实现医共体内“资源共享、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技术扶持、人才柔性流动、中医康复治疗”六大功能。
二级医院承担一般疑难复杂疾病和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承担对所有乡镇卫生院及辖区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开展常规诊疗技术;乡镇卫生院承担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村卫生室承担辖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使群众首诊在基层。
五、医共体的工作内容
(一)探索医共体管理新模式
统一资源调配,实现资源共享。各医共体以信息化为基础,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协作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医共体的床位资源可统一调配,鼓励二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的住院病房,鼓励医共体内的部分床位转化成康复床位、老年护理床位。探索药品代购(对未纳入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目录但慢性病或特殊病种患者有需求的药品,由二级医院代购),方便特殊患者的就医配药。
(二)开展医共体内人员柔性流动
1.医共体内的二级医院医师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医共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服务。
2.医共体要建立和完善二级医院医务人员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或兼任学科带头人机制。二级医院安排相对固定的中级以上职称的专家定期到乡镇卫生院查房、出诊、带教和会诊。原则上,医共体内二级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前,必须有在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累计工作1年以上工作经历。
(三)加强医共体内人员培训
建立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到二级医院进修和培训机制。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明确诊断慢性病的医护人员,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四)建立和完善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制度
1.医共体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探索推出各项便民惠民就医措施,引导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对需赴医共体内二级医院进行诊治的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应主动与上级医院的全科医学科联系,二级医院要为患者上转提供“一站式”的转诊服务。
2.要真正建立医共体内二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
(五)积极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加快推进医共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实现健康档案与居民诊疗信息的有效衔接,达到医共体内县乡村医疗机构居民医疗服务信息安全互联互通。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注重全科和专科结合,医共体内二级医院的专科医生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可联合对相关疾病进行诊疗,提高居民的健康管理水平。
六、工作进度
2017年11月底,制定出台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开展工作的基本路径,为推进医共体工作摸索经验;2017年12月起,进一步推进医共体工作,优化服务流程,有效解决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医共体。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医共体工作涉及一系列体系、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统筹谋划,积极探索,立足于建立长期、健康、双赢、可持续的医共体。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全力推进。
(二)明确工作职责。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要充分重视此项工作,院长要亲自负责,指定相关科室具体落实各项工作。各医共体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年度工作目标,按照既定目标扎实推进。要建立医共体联席会议制度、考核机制和领导机构,定期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三)强化宣传培训。加强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组织开展好对医共体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医共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建立优质、便民的医共体服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加强督促检查。县卫计局要加强对医共体工作的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工作。建立医共体考核评价体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和总结好的做法、经验,及时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