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答:宜君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
来源:县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2021-08-06 10:59
作者:
阅读人次:人
分享
保存
打印
原文链接:关于印发《宜君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一、宜君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政策背景是什么?
答:为认真落实《铜川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铜农工组发〔2021〕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二、此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此方案共包括六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按“1235”工作思路(即围绕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一个目标”;推行风险摸排网格化、监测预警信息化“两化管理”,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三个到位”,做到全程监管、清单交办、精准帮扶、定期通报、绩效考核“五个坚持”),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明确防止返贫监测范围,精准聚焦监测对象,织密监测网络,坚持精准施策,确保消除风险隐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第二部分:监测对象和范围。
(一)监测对象
以全县所有农户家庭为单位,监测脱贫不稳定户(即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1.5倍,且有返贫风险的已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即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1.5倍,且有致贫风险的农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即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农户)。重点关注有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老年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家庭。
(二)监测标准
以脱贫攻坚期国家扶贫标准的1.5倍(2021年为6000元)为底线,综合监测易返贫致贫风险。计算口径与建档立卡户相同,计算周期为风险发现月份的上年度本月到本年度本月。
在监测工作实施中,根据收入情况对监测对象进行细分管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确定为重点监测帮扶对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000-6000元的家庭,确定为一般监测帮扶对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6000-7000元的家庭,确定为关注对象。在前期对辖区内所有农户进行排查(附件1),建立工作台账。
2022年起,省级将每年综合全省物价指数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农村低保标准变化等情况,对国家扶贫标准实行动态调整。监测覆盖全县所有农村人口,实事求是确定监测对象规模。
(三)监测内容
1.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2.规模性返贫风险。
第三部分:监测方式和程序。
(一)监测方式
1.农户自主申报。2.组织干部排查。
(1)日常排查。(2)定期排查。(3)集中排查。
3.行业部门筛查预警。4.各类监督渠道反馈。5.平台监测分析。
(二)监测程序
第一步:风险预警。第二步:入户核查。
第三步:承诺授权。第四步:信息比对。
第五步:民主评议。第六步:村级公示。
第七步:镇办审核。第八步:县级审定。
第四部分:精准帮扶和风险消除。
(一)强化政策支持。
(二)坚持精准施策。
(三)加强社会帮扶。
(四)防止规模性返贫。(五)风险消除。
第五部分:建立工作机制。
(一)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网格化管理机制。
(二)落实“日常排查、定期排查、集中排查”机制。
(三)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筛查预警机制。
(四)建立健全监测对象跟踪回访机制。
(五)建立并落实“周统计、月通报、季调度”工作机制。
第六部分: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二)严格责任落实。(三)加强乡镇部门协作。(四)严格督导考核。
网络编辑:赵荣
信息审核:杨炎坤
标题:政策解答:宜君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
正文:
原文链接:关于印发《宜君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一、宜君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政策背景是什么?
答:为认真落实《铜川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铜农工组发〔2021〕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二、此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此方案共包括六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按“1235”工作思路(即围绕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一个目标”;推行风险摸排网格化、监测预警信息化“两化管理”,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三个到位”,做到全程监管、清单交办、精准帮扶、定期通报、绩效考核“五个坚持”),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明确防止返贫监测范围,精准聚焦监测对象,织密监测网络,坚持精准施策,确保消除风险隐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第二部分:监测对象和范围。
(一)监测对象
以全县所有农户家庭为单位,监测脱贫不稳定户(即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1.5倍,且有返贫风险的已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即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1.5倍,且有致贫风险的农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即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农户)。重点关注有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老年人口等特殊群体的家庭。
(二)监测标准
以脱贫攻坚期国家扶贫标准的1.5倍(2021年为6000元)为底线,综合监测易返贫致贫风险。计算口径与建档立卡户相同,计算周期为风险发现月份的上年度本月到本年度本月。
在监测工作实施中,根据收入情况对监测对象进行细分管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确定为重点监测帮扶对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000-6000元的家庭,确定为一般监测帮扶对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6000-7000元的家庭,确定为关注对象。在前期对辖区内所有农户进行排查(附件1),建立工作台账。
2022年起,省级将每年综合全省物价指数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农村低保标准变化等情况,对国家扶贫标准实行动态调整。监测覆盖全县所有农村人口,实事求是确定监测对象规模。
(三)监测内容
1.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2.规模性返贫风险。
第三部分:监测方式和程序。
(一)监测方式
1.农户自主申报。2.组织干部排查。
(1)日常排查。(2)定期排查。(3)集中排查。
3.行业部门筛查预警。4.各类监督渠道反馈。5.平台监测分析。
(二)监测程序
第一步:风险预警。第二步:入户核查。
第三步:承诺授权。第四步:信息比对。
第五步:民主评议。第六步:村级公示。
第七步:镇办审核。第八步:县级审定。
第四部分:精准帮扶和风险消除。
(一)强化政策支持。
(二)坚持精准施策。
(三)加强社会帮扶。
(四)防止规模性返贫。(五)风险消除。
第五部分:建立工作机制。
(一)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网格化管理机制。
(二)落实“日常排查、定期排查、集中排查”机制。
(三)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筛查预警机制。
(四)建立健全监测对象跟踪回访机制。
(五)建立并落实“周统计、月通报、季调度”工作机制。
第六部分: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二)严格责任落实。(三)加强乡镇部门协作。(四)严格督导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