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文件 / 县政府办文件
  • 索引号:TCSYJX-2020-001723
  • 主题分类:政务公开
  • 发文机构:宜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文号:君政办发〔2020〕21号
  • 发文日期: 2020年04月30日
  • 发布日期:2020-04-30 09:39
  • 公文时效:有效
  • 发布机构:宜君县政府

宜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宜君县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来源:宜君县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 阅读人次: 保存 打印

各乡镇人民政府(综合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县科技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宜君县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4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宜君县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20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防治原则和防治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指示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保护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县地质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切实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谁引发,谁负责,谁治理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条块结合,属地负责的原则。

  (三)防治目标。按照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现状,建立隐患点信息系统,及时发布灾害预报预警。落实地质灾害“三查”制度。夯实各乡镇、各部门责任,认真做好监测、预警、预报。加强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控制不合理的工程活动,最大限度地减轻因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的目标。

  二、我县地质灾害现状及分布区域

  我县地处丘陵沟壑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目前全县共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35处,其中滑坡15处、崩塌19处、地面塌陷1处;分布为:宜阳街道办事处10处、哭泉镇2处、太安镇6处、彭镇7处、云梦乡3处、五里镇3处、棋盘镇2处、雷塬综合服务中心2处;直接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237户2316人,受威胁房屋1158间、窑洞59孔、单位30个、公路620米、耕地61亩。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重点防治点和重点防治期

  据气象部门分析和预测,2020年我县汛期降水总体呈降雨集中、局部异常的特征,暴雨多集中在6月至7月, 8、9月中旬连阴雨出现近20年少见的秋淋天气,10月上旬再次出现连阴雨天气。根据我县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和其它人为活动的影响及今年降水趋势预测,全县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频率、密度和造成损失的几率很大,防治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认真研究,行动上狠抓落实,切实加强防治工作。

  (一)重点防治区(9处)

  1. 210国道、包茂高速宜君段沿线两侧斜坡地带重点防治;

  2. 黑牛窝至高楼洼重点防治区;

  3. 玉华川流域两侧斜坡地带林家沟至彭村重点防治区;

  4. 山岔河流域两侧斜坡地带葛沟—阎庄—后安村、彭村重点防治区;

  5. 官庄川流域两侧斜坡地带黑家河至贺川重点防治区;

  6. 五里镇河流域两侧斜坡地带将军山至道官村重点防治区;

  7. 官庄川上游北村至下官庄重点防治区;

  8. 雷塬河流域两侧斜坡地带棋盘—前河—北河重点防治区;

  9. 云梦山区席子梁至南梁重点防治区。

  (二)重点防治的灾害点(4个)。

  1.龟山滑坡;

  2.灰咀滑坡;

  3.梨树坪滑坡;

  4.房洼梁滑坡。

  (三)重点防治乡镇。

  哭泉镇、彭镇、太安镇、云梦乡、五里镇和宜阳街道办事处6个为重点防治乡镇;棋盘镇、尧生镇雷塬综合服务中心为地质灾害低发区(一般防治区)。

  四、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宜君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县人武部、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各乡镇政府(综合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县人武部、县发改局、县教科体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经贸局、县文旅局、县卫健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供销联社、县环保局、县气象局、县电信局、县电力局等单位分管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兼任。

  领导小组职责: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统一领导和指挥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调动、整合全县救灾力量和资源;决定采取救灾应急措施;执行国务院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其它地质灾害防灾救灾任务。

  办公室职责:汇集上报险情灾情、应急处置和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方案和措施;贯彻省、市和县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根据指挥部的各项指示、命令,负责实施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应急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报送有关信息,开展联络、接洽等日常工作。

各乡镇政府(综合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二)严格执行方案,加大巡查力度。各乡镇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和街道办事处要根据辖区实际,制定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辖区内主要灾害点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定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县自然资源局要严格按照防治方案要求,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县政府、县应急管理局和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各乡镇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三)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各乡镇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和街道办事处要坚持全年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好领导带班和值班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做好值班记录,确保24小时信息畅通,遇到灾险情上报处置要及时准确,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损失。

  (四)预防为主,加强监测。各乡镇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和街道办事处、县自然资源局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全覆盖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县自然资源局会同水务、气象、住建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组织危险区的群众学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防灾意识。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各乡镇政府要根据当地已调查确定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以及受灾害隐患威胁的村民,同时将地质灾害防治防灾《明白卡》发到村民手中。当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辖区政府要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按照“防灾明白卡” 的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加强执法,坚持速报。各乡镇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和街道办事处、县自然资源局要加强执法监督,加强对地质环境的保护,规范各类工程建设活动,对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工程建设项目,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止工程建设活动诱发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把好地质灾害防御关。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对重点地区的防灾工作要加强检查。各乡镇政府要及时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点进行监测,对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速报县政府和县自然资源局、县应急管理局。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六)落实经费,确保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灾害险情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处理、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补助及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工作。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汛期值班电话:

  值班室:0919—3286510

  传  真:0919—3182925

  宜君县滑坡工作办公室汛期值班电话:

  值班室:0919—5286281

  传  真:0919—5286917

  宜君县应急管理局值班电话:

  值班室:0919—5286480

网络编辑:杨莉 信息审核:郭毅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