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人民政府2021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报告
来源:局督导室
发布时间:2022-06-23 15:27
作者:
阅读人次:人
分享
保存
打印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2022年对设区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暨市县党政领导履行教育工作主体责任督导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教督办〔2022〕12号)要求,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学习文件精神,组织安排全面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县政府高度重视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由县教科体局牵头,县级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配合,对照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对2021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逐条逐项进行了自查,强化整改措施,加大整改力度,并认真梳理有关材料,做好省、市评价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工作成效
(一)教育工作
1.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学前教育稳步发展。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坚持“抓落实、促规范、提内涵、办特色”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狠抓幼儿园常规管理,努力提升保教质量,有力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健康发展。二是义务教育均衡推进。合理划定各校招生范围,规范入学程序,确保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双减”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双减”工作,扎实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加强“五项管理”,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三是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大丰区与县高级中学结对帮扶工作持续推进,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推动高中特色发展,2021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68人,其中一本上线7人。四是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认真落实“职教20条”精神,做好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抓好中高职招生工作,成人高校报名227人;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深入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组织中老年防疫、老年养生保健、企业职工素质等各类针对性培训36期3425人次。
2.师资队伍不断加强。一是抓好教师补充工作。2021年新聘教师30名,改善了我县相关学科教师短缺、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二是做好各类评选推荐工作。30人分别获省、市、县级教学能手,82人获市县表彰。全县优秀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三是深入开展职薪绩效改革工作。在2020年3所园校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对剩余的31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实施职薪绩效改革工作,实现了改革全覆盖。选拔聘任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31名,副校(园)长57名,其中新选拔副校(园)长9名;各园校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实施精细化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学校办学活力。2021年全年共发放改革资金359.97万元,为深化职薪绩效改革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扎实推进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全覆盖及数字化工作。设立专用办公地点,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配合专业人员建立数字化系统,为全县教师建立数字化档案。
3.项目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2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11万元。投资1446.74万元,实施了太安镇中心小学师生公寓楼、太安镇中小学多功能厅、哭泉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县二中体育馆与运动场和冬季清洁取暖建筑能效提升(部分)等项目的续建;投资2033.26万元,实施城关一幼教学及辅助用房建设、恒大实验小学边坡治理及运动场建设、高级中学(职教中心)综合实训楼加固维修工程、棋盘镇中心小学、太安镇中心小学操场软化等项目的新建;投资33万元对太安镇中心小学和恒大实验小学进行了校园绿化,全县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4.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加强教育系统稳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健全学校稳定安全管理体系、责任网络体系、风险防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应急处置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严格落实“4+4”安全责任;加大扫黑除恶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六项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加强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自然灾害普查和秋汛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全县食堂进行油烟净化设备检测,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优化就餐机制,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强化日常排查,及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有效维护了教育稳定,促进教育和谐。
5.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投入41.89万元为全县8378名学生购买学生平安保险;抓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七长”责任制,层层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严格学籍管理,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不能随班就读的6名适龄学生开展送教上门工作;落实助学政策,2021年减免补助学生17412人次,金额1131.93万元,资助贫困大学新生334名,资助金77.7万元,为890名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金额651.329万元;三大帮扶持续发力,西安邮电大学采购宜君农产品25万元,为县高级中学捐赠超星阅览器和尧生镇中心幼儿园购置户外活动设施;中国人民银行定点帮扶宜君县乡村振兴教育基金100万元,选派30名学校中层赴京参加培训,资助已脱贫户学生780名、家庭困难教师17名、奖励优秀教师73名,培训教师150名,参加教育研学学生120名;宜丰教育帮扶工作扎实开展,大丰区选派9名骨干教师来宜支教,我县6名骨干教师赴大丰区进行跟岗学习。
(二)体育工作
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年共监测637人,超额完成市体育局下达的监测任务;成功举办了“我要上全运”宜君县“古同官”杯象棋大赛、宜君县“信合杯”第七届干部职工篮球赛、宜君“天然氧吧 康养山城”生态半程马拉松赛,积极组队参加2021年陕西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
(三)科技工作
2021年企业R&D研发经费支出2031.6万元;全年通过评价登记入库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培育5家,新发展市场主体6户,筹备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项目5项,全县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完成536万元;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共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服务10期,培训农民3000人次。利用“科技之春”“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载体,举办线上线下各类科技服务活动8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0余份,提供科技咨询服务500人次;积极参加第二十八届杨凌农高会科技成果评奖工作,“菇润仙”牌香菇、“唐君武德元年”牌苹果酒获农高会后稷奖;秦创原宜君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根据县委、县政府精神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了《秦创原宜君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秦创原宜君创新驱动平台建设2022年度任务颗粒化清单》,全力推进秦创原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教师结构性短缺。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教师数量不足,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等学科专业教师数量不足。
(二)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农村生源出现流向县城的现象,“县城挤”“乡村空”现象突出。
(三)工作创新能力不足。“双减”工作改革下,部分学校课后服务、学生考核等工作未能创新,教学质量提升不明显。
四、改进措施
我县将结合县域发展特点,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化发展,全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将继续按照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解决我县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义务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恒大实验小学、五里镇中心小学、云梦乡中心小学综合楼的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期竣工投入使用;加大乡村薄弱学校建设力度。制定《铜川市宜君县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校舍、生活配套设施、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双减”政策下,不断探索课后服务、学生考核等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方法,让“双减”真正落实落地,在“减负”的同时提质增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宜君县人民政府
2022年6月23日
网络编辑:段苗丽
信息审核:杨颖霞
标题:宜君县人民政府2021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报告,
正文: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2022年对设区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暨市县党政领导履行教育工作主体责任督导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教督办〔2022〕12号)要求,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学习文件精神,组织安排全面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县政府高度重视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由县教科体局牵头,县级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配合,对照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对2021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逐条逐项进行了自查,强化整改措施,加大整改力度,并认真梳理有关材料,做好省、市评价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工作成效
(一)教育工作
1.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学前教育稳步发展。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坚持“抓落实、促规范、提内涵、办特色”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狠抓幼儿园常规管理,努力提升保教质量,有力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健康发展。二是义务教育均衡推进。合理划定各校招生范围,规范入学程序,确保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双减”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双减”工作,扎实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加强“五项管理”,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三是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大丰区与县高级中学结对帮扶工作持续推进,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推动高中特色发展,2021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68人,其中一本上线7人。四是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认真落实“职教20条”精神,做好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抓好中高职招生工作,成人高校报名227人;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深入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组织中老年防疫、老年养生保健、企业职工素质等各类针对性培训36期3425人次。
2.师资队伍不断加强。一是抓好教师补充工作。2021年新聘教师30名,改善了我县相关学科教师短缺、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二是做好各类评选推荐工作。30人分别获省、市、县级教学能手,82人获市县表彰。全县优秀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三是深入开展职薪绩效改革工作。在2020年3所园校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对剩余的31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实施职薪绩效改革工作,实现了改革全覆盖。选拔聘任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31名,副校(园)长57名,其中新选拔副校(园)长9名;各园校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实施精细化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学校办学活力。2021年全年共发放改革资金359.97万元,为深化职薪绩效改革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扎实推进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全覆盖及数字化工作。设立专用办公地点,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配合专业人员建立数字化系统,为全县教师建立数字化档案。
3.项目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2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11万元。投资1446.74万元,实施了太安镇中心小学师生公寓楼、太安镇中小学多功能厅、哭泉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县二中体育馆与运动场和冬季清洁取暖建筑能效提升(部分)等项目的续建;投资2033.26万元,实施城关一幼教学及辅助用房建设、恒大实验小学边坡治理及运动场建设、高级中学(职教中心)综合实训楼加固维修工程、棋盘镇中心小学、太安镇中心小学操场软化等项目的新建;投资33万元对太安镇中心小学和恒大实验小学进行了校园绿化,全县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4.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加强教育系统稳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健全学校稳定安全管理体系、责任网络体系、风险防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应急处置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严格落实“4+4”安全责任;加大扫黑除恶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六项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加强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自然灾害普查和秋汛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全县食堂进行油烟净化设备检测,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优化就餐机制,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强化日常排查,及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有效维护了教育稳定,促进教育和谐。
5.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投入41.89万元为全县8378名学生购买学生平安保险;抓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七长”责任制,层层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严格学籍管理,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不能随班就读的6名适龄学生开展送教上门工作;落实助学政策,2021年减免补助学生17412人次,金额1131.93万元,资助贫困大学新生334名,资助金77.7万元,为890名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金额651.329万元;三大帮扶持续发力,西安邮电大学采购宜君农产品25万元,为县高级中学捐赠超星阅览器和尧生镇中心幼儿园购置户外活动设施;中国人民银行定点帮扶宜君县乡村振兴教育基金100万元,选派30名学校中层赴京参加培训,资助已脱贫户学生780名、家庭困难教师17名、奖励优秀教师73名,培训教师150名,参加教育研学学生120名;宜丰教育帮扶工作扎实开展,大丰区选派9名骨干教师来宜支教,我县6名骨干教师赴大丰区进行跟岗学习。
(二)体育工作
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年共监测637人,超额完成市体育局下达的监测任务;成功举办了“我要上全运”宜君县“古同官”杯象棋大赛、宜君县“信合杯”第七届干部职工篮球赛、宜君“天然氧吧 康养山城”生态半程马拉松赛,积极组队参加2021年陕西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
(三)科技工作
2021年企业R&D研发经费支出2031.6万元;全年通过评价登记入库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培育5家,新发展市场主体6户,筹备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项目5项,全县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完成536万元;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共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服务10期,培训农民3000人次。利用“科技之春”“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载体,举办线上线下各类科技服务活动8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0余份,提供科技咨询服务500人次;积极参加第二十八届杨凌农高会科技成果评奖工作,“菇润仙”牌香菇、“唐君武德元年”牌苹果酒获农高会后稷奖;秦创原宜君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根据县委、县政府精神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了《秦创原宜君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秦创原宜君创新驱动平台建设2022年度任务颗粒化清单》,全力推进秦创原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教师结构性短缺。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教师数量不足,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等学科专业教师数量不足。
(二)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农村生源出现流向县城的现象,“县城挤”“乡村空”现象突出。
(三)工作创新能力不足。“双减”工作改革下,部分学校课后服务、学生考核等工作未能创新,教学质量提升不明显。
四、改进措施
我县将结合县域发展特点,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化发展,全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将继续按照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解决我县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义务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恒大实验小学、五里镇中心小学、云梦乡中心小学综合楼的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期竣工投入使用;加大乡村薄弱学校建设力度。制定《铜川市宜君县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校舍、生活配套设施、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双减”政策下,不断探索课后服务、学生考核等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方法,让“双减”真正落实落地,在“减负”的同时提质增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宜君县人民政府
2022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