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栏 / 宜君史志

《宜君春秋》第一章 历史沿革 2. 政区设置

来源:《宜君春秋》 发布时间:2025-09-22 15:28 作者: 阅读人次: 保存 打印
  • 2. 政区设置    
  • 明、清政区    

  • 元以前政区无考。据清顺治《宜君县志》载:明代,原编三十八里,万历九年清查“断里断甲”(残缺不足的意思)。明末崇祯元年、四年、六年、七年、十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连年灾荒,十六年后大量农民跟随义军首领李自成等纷纷起义,人民死亡,逃离殆尽。到清顺治初,全县并留为文兴一里,止九甲。里设里长。雍正《宜君县志》载:县分东、西、南、北四乡,各置讲约所,设乡约。所治东乡为五里镇,西乡为店头镇(又名七里镇,今归黄陵县),南乡为烈泉镇(今哭泉乡),北乡为偏桥镇。

  • 民国时期政区

  • 民国前期,全县分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和一个分县。五个区是:东区五里镇,西区焦坪,南区棋盘,北区七里镇,中区偏桥。马栏为分县。区设公所,置区长;分县设县佐,代县行使政令及掌管民团武装。

  •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改为联保制,全县设七个联保处,即:五里镇、西舍、雷塬、瑶曲、焦坪、七里镇、偏桥。后裁西舍、雷塬、瑶曲,增设宜阳镇联保,共5个联保处。初期,联保共辖42保,后裁并为37保。    

  • 民国二十五到二十九年(公元1936~1940年),马栏分县和瑶曲镇一带先后解放,归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管辖。马栏为分区驻地,属新正县(现归旬邑县)管辖。瑶曲属淳耀县(现归耀州区)管辖。    

  •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本县国民党占领区改为四乡三镇,各设乡、镇公所,分辖28保,其中建庄为直属乡。

  • 宜君县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行政区划情况一览表

乡镇名称
乡镇公所驻地    所辖保公所
保 名
驻 地  
辖 境
 五里镇
     
五里镇
     
第一保
思弥
南至皇后村,北至孟黄村
第二保
西舍
东至走马梁、尧生、西至青石塬,南至八丈塬
第三保
榆舍
东至银贡、胡家塬,西至牛家庄,北至罗沟
第四保 云辉 东至生芝渠,西至郭寨
第五保
五里镇
南至孟甫塬,北至贺家塬,东至道官
第六保
西村
东至咀头,西至文兴,北至唐坪
七里镇
七里镇
第一保
石家庄
南至长祥村,北至石家庄,西至张家湾
第二保
仓 村
东至常村,西至仓村,北至小寨,南至塬畔
第三保
店头街
管街道
第四保
厚字坪 东至石腰子,西至宏家院子,南至百子桥,北至磁窑沟
宜阳镇 县城 第一保 县 城
县城及城郊。
第二保
金 盆
东至下官庄,南至南村、三河口,西至塬上。
第三保
西 河
东至公路,西至湫沟,南至石楼,北至相灵。
第四保
白渠河
东至前桥,西至蔡家庄,北至寺沟,十五里铺。
偏桥乡
偏桥街
第一保
拔头塬
东至仇家塬、白家河,西至徐家河,南至薛家河,曹家河,北至窑儿坬。
第二保
东云阳
南至碾子河川,北至许家塬,东至赵家塬,西至西岭。
第三保
陈家坬
东至王沟湾,西至杜村川,南至苏家塬,北至武家塬。
第四保
彭 村
东至川口,西至桐木头,南至三十里铺,清河。
第五保
让地庄
南至葛沟,北至石家畔、界庄川、西至操场。
棋盘乡
   
棋盘街
第一保 雷 塬
南界雁门山,北至枣园,西至关地坪。
第二保
马 泉
东至李家河,西至康河,南至瓦房,北至叶村。
第三保
棋 盘
东至迷家河,西至水沟门,南至太阳沟,北至韦家
河。
第四保
哭 泉
东至榆桩沟,西至齐家山,北至马前窑。
第五保
寺 天
东至尹村,西至安子头,南至上、下韩庄,北至张家河。
玉华乡 焦坪街  第一保
贾曲河
辖原机子山,阳弯两个小保。
第二保
糜子崾崄
辖崾崄至何家坊川,北至焦坪街。
第三保
东马武
东至李家山、刘家河,西至北台、寺坪,北至苦桃坬、任家梁。
第四保
石管子
辖玉华至梁家峪一道川,石管子至艾蒿坬梁。
建庄乡 建庄
直属乡下无保

东至段家湾,西至三十亩地一道川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全县分设五个区(即东、西、南、北、中),6个镇(五里镇、七里镇、偏桥镇、宜阳镇、大棋盘镇、玉华镇),28个保、648甲,有8037户。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全县分设六乡镇,即五里镇、七里镇、宜阳镇、偏桥乡、玉华乡、新民乡(棋盘地区);29个保,519甲,有8283户。

 解放后政区

1948年3月10日,宜君全县解放,废除保甲,建立人民政权,实行区、乡建制。全县初设五里镇、七里镇、棋盘、偏桥、城关、焦坪、建庄7个区,33个乡。1950年,降建庄区为乡,并入七里镇区,变为6个区,乡调整为32个。1956年,七里镇划归黄陵县,部分区、乡划分又进行了调整、合并,到1957年全县改为3个区、15个乡(其中有三个县直属乡)。区、乡均为一级政权机构,称为人民政府。

宜君县1950~1957年区乡设置情况一览表

区名 1950年 1957年
五里镇区
驻地五里镇街。
辖:思弥、西舍、榆舍、云辉、
兴市、西村6个乡。
驻地未变。
辖:思弥(西舍乡并入)、西村(云辉乡并入)、榆舍、兴市、白河(原偏桥区新民乡改称,划入该区)5个乡。

七里镇区
驻地店头街。
辖:仓村、关村、店头、集贤、腰坪、建庄6个乡。

全部划归黄陵县。
棋盘区
驻地棋盘街。
辖:九寺、寺天、马泉、棋盘、哭泉5个乡。
驻地未变。
辖:棋盘(原棋盘,马泉乡与原城关区官庄乡合并而成)、哭泉、寺天、九寺4个乡。

焦坪区
驻地焦坪街。
辖:玉华、烈桥、马场、马武、新矿5个乡。

驻地未变。
辖:玉华(新矿乡并入)、烈桥、马场(马武乡并入)3个乡。

偏桥区 驻地偏桥街。
辖:新民、云阳、新胜、彭村、偏桥5个乡。

撤区。原新民乡划归五里镇区,其余地方改建为彭村和偏桥两个直属乡。
城关区 驻地县城内。
辖:官庄、西河、白渠河、新市、新民(董家川)5个乡。

撤区。原官庄乡划归棋盘区,其余地方合建为新市直属乡。

1958年8月,全县设五里镇、偏桥、宜君、焦坪、棋盘五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当年,焦坪公社划归铜川市。后,宜君县并于黄陵。原宜君地域置有四个大公社,下设皇后、西舍、石堡、白河、榆舍(以上属五里镇公社)、寺天、九寺、棋盘、哭泉、忠义(以上属棋盘公社)、高楼坬、石楼、金盆、十里铺(以上属宜君公社)、偏桥、常喜安、清河、东村(以上属偏桥公社)等18个管区,共辖89个大队。

1961年,恢复宜君县建制,撤销管区,改四个大公社为五里镇、宜君、西村、尧生、偏桥、棋盘、高楼坬、哭泉、寺天、雷塬、白河、金盆、山岔等13个公社;共辖180个大队,522个生产队。

1965年,铜川市将原焦坪公社大部分地区划归宜君;同时,又将原铜川市辖的云梦、金锁、红土、周陵4个公社的22个大队划给宜君。增设焦坪、县口、云梦3个公社。

1966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撤销金盆、白河两个公社,将这两个公社的辖地分别并入宜君、偏桥、五里镇3个公社,同时又对一些大队作了调整。至此全县成为14个人民公社,170个大队,645个生产队。

1984年4月起,先后改人民公社为两个镇、12个乡,乡镇设人民政府;176个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642个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97年10月,宜君县撤销高楼坬乡设立马坊镇,辖区不变,镇政府机关由高楼坬村迁至马坊村;撤销偏桥乡、棋盘乡,设立偏桥镇、棋盘镇,两镇的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寺天乡,将其管辖的马庄、寺天、韩庄、跃进、背壕、安子头6个行政村划归棋盘镇管辖;将新生、尹村、良河、拴马4个行政村划归雷塬乡管辖;将张河、星星坡2个行政村划归五里镇管辖。同时,将棋盘乡的李家河、官地坪2个行政村划归雷塬乡管辖;将五里镇的牛家庄行政村划归城关镇管辖;将城关镇崖尧村行政村的龙蒿坬村民小组划归马坊镇梨树坪村委会管辖;将西村乡云辉村的过村沟村民小组划归尧生乡东舍村委会管辖。1997年12月,撤销雷塬乡苜蓿沟村委会建制,3个村民小组合并为苜蓿沟村民小组,归雷塬乡九寺村村委会管辖。全县乡镇设置成为5镇8乡,分别是:城关镇、五里镇、偏桥镇、棋盘镇、马坊镇、山岔乡、西村乡、尧生乡、雷塬乡、寺天乡、云梦乡、县口乡、哭泉乡、焦坪乡。

2001年12月宜君撤县口乡,并入云梦乡管辖,撤焦坪乡、马坊镇,合并设立太安镇,撤山岔乡、偏桥镇,合并设立彭镇。全县乡镇设置为五镇五乡,分别是:城关镇、五里镇、彭镇、棋盘镇、太安镇、西村乡、尧生乡、雷塬乡、云梦乡、哭泉乡。

2003年1月设立宜阳社区,2008年8月设立宜园社区,两个社区共六个居民小组,属城关镇管辖(今宜阳街道办)。

2012年12月宜君县撤雷塬乡、尧生乡,合并成立尧生镇,设雷塬办事处,归尧生镇管辖。全县乡镇设置为六镇三乡,分别是:城关镇、五里镇、彭镇、棋盘镇、太安镇、尧生镇、西村乡、云梦乡、哭泉乡,辖178个村委会,629个村民小组,732个自然村;两个社区。

2015年3月宜君县撤西村乡,并入五里镇,设西村综合服务中心;撤城关镇,成立宜阳街道办,将金盆、南塔2村划归哭泉镇;撤哭泉乡,成立哭泉镇,全县乡镇设置为六镇一乡,一个街道办、一个办事处和一个综合服务中心,分别是:五里镇、彭镇、棋盘镇、太安镇、尧生镇、哭泉镇、云梦乡、宜阳街道办、雷塬办事处、西村综合服务中心,辖178个村委会,629个村民小组,732个自然村;两个社区。

网络编辑:龙欣 信息审核:郭毅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